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的条件保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桂林
摘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必须有一系列的保障条件。建立稳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校内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形式化,制定考核细则等条件必不可少。
关键词: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可弥补校外实践的缺陷,避免校外实践的弊端。事实表明,校内实践教学更加符合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际,摆脱了因思政专项经费缺乏难以“走出去”的制约。不过,校内实际教学仍然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
一、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学校,为开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校园实践教学提供平台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本质所在。特色学校拥有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且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不只表现为个性化的外部环境、独特的课程体系、优越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以及优于其他同类学校的特色文化,还表现为凝聚在学校每一名师生身上的良好气质、精神品质和思想行为,这种内化到师生心里的文化力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础。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校园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是引导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的有效形式。其基本要求是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开展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活动。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校园实践教学途径和形式丰富多样,如: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寓教于乐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号召全体师生出谋划策,设计校园文化形象,为道路、景区命名,撰写道路的宣传标语,学习和理解校训、校风、校歌的深刻内涵;结合校内实际编写《校史录》《百名优秀学生谈学习、谈考研、谈就业》《榜样风采》《校友风采录》;举办“讲文明,树新风,共创和谐校园”征文活动;指导学生社团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指导建立一些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关的研讨会等。
二、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形成开放型知识结构,为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提供条件
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指向比较清晰,直接用理论指导问题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具有实践教学的特点,又富有理论教学的色彩,可节省实践教学的成本、时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澄清对一些复杂理论问题的认识。
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一般通过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模拟再现等形式将授课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及时抓住社会上出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讨论,是一种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如:组织“走近伟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大型红歌赛”等活动;开展“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学生谈恋爱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召开以“中国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弘扬民族精神如何从自身做起”“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课题讨论会;组织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的关系”为题的专题演讲比赛等。
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对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组织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改变过去知识结构单一、滞后的状况,积极充电进修,提高自身素质。对于管理者而言,打造优秀团队,一要注意思政课教师年龄、学历结构的搭配比例,避免知识结构雷同,形成知识结构合理的梯队,把懂经济、管理、法律、心理的人才都吸收到思政课队伍中来;二要选拔、任命一批中青年课程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建立由科研、教学能力强的学术带头人牵头的师资队伍;三要使思政课教师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通过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并使之能走出校门,加强交流,开拓新领域。
三、建立稳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内职业性熏陶,为保持校内实践教学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实效性提供支持
建立稳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可开发出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校史展览馆、活动中心、模拟法庭、政治理论课阅览室,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书、杂志、报纸等学习资料,为学生创造对课堂理论学习理解延伸的重要条件;政治理论文印室可为学生撰写论文、调查报告提供条件,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必需的设备,使学生撰写论文有保证;小型会议室为学生举行论文交流、专题讨论会、百题竞赛会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提供便利的场所。
实践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如:入党宣誓、问卷调查、校内勤工俭学、“人文讲座进校园”等;也可结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联合推行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以革命精神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成功主题教育、人文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并设置相关的训练项目。很多实践教学可利用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来进行,这样成本不高,效果较好,也可利用多功能学术厅进行,如:组织学生观看各种有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取得成就的纪录片,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高校还可采取劳学结合的方式将思政课理论学习和校园劳动、校园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劳动服务基地让所有学生定期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和服务工作。这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劳动和服务工作对促进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向社会和他人学习有积极意义。理论学习之外的劳动实践对学生在生产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遵章守纪的观念,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设置校内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形式化大纲及考核细则,为校内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现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具体安排和组织上不规范,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教学开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和主观性,这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校外实践课全面落实难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高校如果忽视校内实践课就无法保证思政课的实效性,因此必须采取“四有”措施规范校内实践课的开展。
第一,有教学大纲。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设计规范的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课时,确保校内实践课的顺利进行。
第二,有教学体系。将现有的三门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详细地设置一系列主题与活动,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长期开展下去。
第三,有操作方案。大小班的划分、人数的确定、团队的人数搭配、男女比例的确定,适合小组完成或适合全班完成的具体项目、完成的成果形式、负责教师的职责范围等都要作详细的设置。
第四,有详细的考核细则。包括制定校内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制定一个客观的标准并明确规定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完成的质量、态度,参与的积极性,终极效果,所占课时和学分等。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将活动过程与活动效果的评估相结合。
总之,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可以避免校外实践教学的很多弊端,如组织问题、学生的安全问题、巨大的经费开支问题、实施的科学性及调查的实效性问题等,但现有的校内实践教学由于机制体制的不完善、教学设施与条件保障的不到位,还远远达不到教学预设的目标。因此,高校在多方面客观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也必须在自身校园内创造实践条件,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符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机制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2]王学俭,李永杰.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责编:李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6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