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莉
音乐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词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的情感。音乐欣赏涉及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等方面,既可提高审美能力,也可陶冶道德情操。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音乐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致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普遍较低。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我从“听”和“说”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听”的方法
1.身临其境
意境是美学的核心范畴,是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在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鸟叫虫鸣、水流草动、雨落风起,等等,这些都是音乐语言的重要来源。如《野蜂的飞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现的就是大自然的声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反复的鉴别,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农村学校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具有城镇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田间听各种鸟叫,听风吹禾苗的声音,听各种农机具的声音,听各种劳动的声音;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下雨时红薯地和玉米地雨打叶子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讨论,培养他们的听觉技能和听觉记忆。
2.感悟节拍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中的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本的元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以没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动力。每个儿童对音乐的欣赏首先是从感知节拍开始的,即让学生和着音乐拍击节奏。学生往往会混淆不同的节奏类型,如果死记硬背,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不同声音的特点,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对比分析。如在学习×・×节奏和××・节奏时,我问学生:“汽车喇叭是怎么叫的?夏天知了是怎么叫的?”学生答:“笛笛,笛笛;知了,知了。”这时我就给学生指出,前者就是××・节奏,后者就是×・×节奏。学生马上就学会并记住了。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而且增加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3.凝神闭目
这种方法能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旋律优美的歌曲欣赏课。如我在教《春天》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除了用图画引导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在春天看到的桃花、麦苗、天空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做“过电影”。学生闭上眼睛后,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4.借景生情
音乐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听觉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或徐缓优美,或激情神往,把你带进崇高的美的境界。在那优美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烦躁不安,多了几分祥和安宁,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乐欣赏课《江雪》时,我出示雪景图,在悲凉的歌声中把学生引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旷世界,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孤寂的心情,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学生通过反复的“听”,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二、音乐欣赏教学中“说”的方法
1.引导交流
音乐欣赏是一种多层面的心理体验过程,各种欣赏方式之间是共存与互补的关系,倘若没有音乐欣赏的多层性,也就没有艺术特色的丰富多彩。音乐欣赏方式的多元性特征,正是人类意识多样性的直接体现。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教师根据音乐内容及形式特点,简短形象地介绍作品的内容及总的情绪特征,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正确且全面的印象,并产生相关的联想和想象。乐曲教学时,我按照乐曲的内涵及自己对曲子的理解,自编小故事读给学生,借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如在欣赏《骄傲的小鸭子》这一乐曲前,我就按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分别模仿小鸭子的各种姿势与动作,这对学生理解乐曲有极大的帮助。
2.鼓励表述
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大致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欣赏者必须通过亲身聆听音乐,直接接受音乐信息,获得直观审美感受。特别是在音乐审美体验阶段后,欣赏者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再创造活动。想象、联想和情感在欣赏审美体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欣赏者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与音乐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这是更高层次的欣赏,是欣赏的深化。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接触面较窄,而且语言能力低,我对学生表达不做任何规定,可以不用专业术语,也不分对与错,只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认识与感受,重在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不论学生说得好不好,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欣赏后有各自的感受就够了,集体的欣赏过程也只追求大致相近,“求大同,存小异”,教师决不生硬地将所有人的感受统一起来。
如在欣赏《蟾宫珠帘》后,我让学生想象并模仿击打编钟的动作,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我国古代编钟的认识,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历史、音乐学科的适度整合,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样是音乐欣赏,在欣赏笛子独奏《荫中鸟》后,我让学生说出能在曲子中听出几种鸟叫的声音,并进行小比赛,看谁听出的种类多,然后进行模仿。教学实践中,由于音乐的主题内容不同,让学生表述的主题也不同,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表述,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能使学生的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为了提高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突出所欣赏音乐作品鲜明的基本形象,确定“听”的内容;二要重视生动形象的歌词,明快的节奏,符合乐曲主题的解说,并以此选择不同的“听”的方法;三要合理处理欣赏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侧重积累听觉记忆和欣赏经验,积极进行教师演示“说”和学生表述“说”,引导学生将欣赏到的模糊的音乐感受“说”出来,深化欣赏,将欣赏“进行到底”。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处理好这几个方面,音乐欣赏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田欣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8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