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并且个性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自主评价,因此,本文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个性化 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读书的能力,不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个性化阅读是教师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以及在阅读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活动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它需要读者自行理解、体验、感悟这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应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老师应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权利,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一个目标一个台阶式地前进。进而完成全程阅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一株紫丁香》一文时。可让学生反复通过不同目的的“五读”(读通、读懂、读好、读熟、读深)完成课文学习,学生在“一读”时,针对“读通的要求找到长句子练习朗读,这样很快克服了朗读难点。在“二读”时,学生又找准“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一株紫丁香”这~理解难点,相互讨论,解决并读懂了一株紫丁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片心意。由于有了以上的理解,学生在“三读环节中就能有深情地读,渐渐地进入了“读熟”这一学习环节。最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上一个新的层次。总之,把自主阅读的机会留给学生是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所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众所周知,学习语文常常要读、要背,除了能增加词汇量外,还有一个培养语感的问题,随着考试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同学对文章中心的把握、问题重心的揣摩、词句运用的作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况还屡见不鲜,论其原因,就是分析文章的能力还不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悟性”还不高。此时,我们有些同学就不能仅从分析文章的方法上找原因,更应该多多朗读,这样,会使你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语言上通顺流畅,做到简洁正确,明白无误。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涵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的全过程。情感的不同,经验能力的不同,使学生对文本必将产生多元解读。阅读活动就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允许学生带着个人情感去表达阅读结果,就有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产生出新的阅读创意,拓展出新的思维空问,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比如教学《一株紫丁香》一文,让学生读“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汇报朗读时会出现不同的朗读效果,有的学生将“时时”重点强调,“因为老师每时每刻都把我们挂在心上”还有的学生将“挂牵重读,其原因是他读到此句时想到了老师最关心他的一一件事。由此可见,当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后,学生就会饱尝个性思维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自己的自主意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潜能。
四、开展阅读活动,巩固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小学生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好奇心和创造性个性,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笔者根据阅读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地培养,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使每个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笔者把生活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多样化形式,让小学生参加活动。例如:在班级定期开展“小小故事会”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小学生讲述自己编的故事或看到的故事,或大家围绕一幅、多幅图展开讲述活动。及时指导解答学生们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将自己阅读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学生,使小学生的理解、想象、概括、倾听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巩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重视文本意义的阅读感悟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文本意义的模糊与之深莫如朦胧诗,读者也是把读懂其文本意义视为阅读目标和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阅读朦胧诗,不管融人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人手,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的把握去理解文本的意义的。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个体的特点。老师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文本意义在于揭示圆明园毁灭的意义,激发读者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文章的第三段主要通过写圆明园的建筑宏伟来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对圆明园的辉煌感悟有多深,对毁灭的惨痛的理解就有多深。个性化的阅读与文本意义的解读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言语形式人手,从圆明园的几个“有”去体会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其次引导学生联系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体会,如:对圆明园的建筑宏伟,你还了解多少,是怎么了解的?你到过平湖秋月等风景名胜吗?身临其境,你有过什么感受?有关知识与生活经验参与的个性化阅读,能使学生更加深刻体验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再次,播放有关圆明园建筑的图片,引导想象和谈感受。圆明园图片的欣赏和由此引发想象,对拥有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是对个性化阅读的一次整理和提高,对缺乏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对文本意义的个性化阅读,是非常有效的帮助。
总之,要真正实施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阅读权利、阅读感受,让他们自由地选择课外读物,进行自主实践、自主评价。
参考文献:
[1]李玉宏、朱俊.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化解读.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5)
[2]曹卫星.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