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 敏

  〔关键词〕 兴趣;故事;教具;实践;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43―01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时,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可以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然后再根据课本的四个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小时”、“分”、“秒”,还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二、重视直观教学,发挥图示、教具的作用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学时 ,教师要尽量设计合理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还能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事先用白、黑纸各剪兔子纸型 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再要求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还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教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很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通过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来掌握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之前所剪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习兴趣很浓。
  
   四、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很强。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第九册“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3、7/25、1/3、7/22化成小数,然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能不能进行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由于学生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兴趣就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几个算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五、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识时,还是导入新知识时,都应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师生可以进行计算比赛,并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以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更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教师再提出2×3 读作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是多少?通过层层设问,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