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彦东
[关键词]数学教学;阅读能力;词句;问题;语意;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69-01
在家长会上,和学生家长交谈时,好多家长对我说,当他们给孩子辅导数学作业时,只要让孩子多读一两遍题,孩子就会做本来不会做的题目了,不知为什么。会后,经反复思考、查阅资料,本人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不会阅读,没有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使学生学会阅读。
培养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阅读
相当一部分学生读题时,总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会抓重点词句。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找重点字、词、句。让学生明确文字题中的“比”字句、“是”字句都是中心句,“比”、“是”均是关键字。其次,要引导学生读重点句,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中心句中的“比”、“是”相当于数学符号“=”,“和、差、积、商”相当于数学运算符号“+、-、×、÷”。根据重点字、词、句的数学含义把形象的文字叙述翻译成抽象的数学语言就可以写出等量关系式。
例如,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85页“总复习”中的第4题是:学校图书馆科技书占图书总数的40%,故事书占图书总数的30%,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200本。学校图书馆共有图书多少本?读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出重点句“科技书占图书总数的40%,故事书占图书总数的30%,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200本”,然后抓重点词“占、的、比、多”,把重点句紧缩为:科占总的40%,故占总的30%,科比故多1200本。“占”、“比”相当于“=”,“多”相当于“+”,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列出等量关系:科技书=图书总数×40%,故事书=图书总数×30%,科技书=故事书+1200本。等量关系式写出来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培养学生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语文阅读,我们倡导制订阅读提纲并带着问题阅读。数学阅读也应一样,要培养学生养成制订阅读提纲、以“纲”导读、带着问题阅读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就有了航标,有了目的,会让阅读更有效。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先出示阅读提纲:自学课本P11-P12“练一练”上的内容;文本中是如何测量圆的周长的?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让学生默读并记住。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上述问题。阅读完后,90%以上的学生能解决上述问题,会用滚动的办法、细毛线缠绕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种带着问题的阅读,提高了阅读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培养学生学会转换语意阅读
数学语言是文字、符号和图形的融合。数学阅读重在理解这三种不同信息的关联,并实现它们的内部转化。例如,在教学“学校买来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2520元,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相等,你知道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时,我引导学生边读题目边转换语义,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变抽象为具体,把桌子转化成椅子,或把椅子转化成桌子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语义转换的过程,即“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转换语义阅读,这是深层次的阅读,在实践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训练。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历史”:公元5世纪,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于八亿分之一。这个纪录在一千年后才被打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对数学阅读产生兴趣。
数学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将形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抽象的数学语言的思维过程。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提高他们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