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爱春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情境;应 用机会;思维冲突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B)―0037―01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生活过程,是学生素质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累积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弘扬的人的自主发展性,是自主学习研究与课程改革整合研究的理论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突破口,也是学生自主型学习形成的重要标志。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点,激起学生内心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充分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新课的导入,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巧妙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样,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创造应用机会,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如能从多方面启发学生,并通过展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景,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以后,笔者设计了一组“小小商店”的游戏,选择一些小朋友的学习用品与玩具,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定的人民币,让其中两个学生做营业员,其他的学生在不断的购物活动中使用人民币,从而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转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投身到学习中来。
三、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生往往充满好奇、好胜的心理,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充满情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如,讲解圆柱体的体积时,笔者先在圆柱体玻璃容器里盛满水,要学生求出里面水的体积。学生很快想出了办法:运用转化的知识将里面的水倒入长方体玻璃容器中,量出长、宽、高计算出体积。正当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之中时,笔者又抛出了问题:“如果是立交桥的圆柱形桥墩……你又怎样求出它们的体积呢?”学生感到显然用前面将物体变形的方法无法解决,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便是得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怎样推导得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呢?此时,学生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迸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积极地投入到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探究活动中……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创造性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探索新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也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学到知识,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编辑:郭裕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