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德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促进学生发展放到了中心位置,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信息技术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尤为明显。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和协作学习,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对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是非常顺利的;相反,有些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少,对电脑并没有兴趣,接受能力也相当差,加之课堂习惯又不好。其次,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从上面两个特点,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意愿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层,分别为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需要指出的是对学生分层决不是给学生贴上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干预和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层次不是静止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教学目标的分层
  所谓目标分层,就是要承认学生所存在的差异,将原来统得过死的划一性教学目标改为由学生自行选择的弹性目标。根据学生分层,我们大致分为3层: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分层并不是学生的分层简单地一一对应,弹性目标对全体学生都是适用的,但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弹性目标追求的结果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教学效果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得。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对高等水平学生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并进行讨论;对低等学生在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还要手把手指导;特别是对中等学生来说,更应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机,落实好大纲。
  作业评价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的制作。作业要求可分三个层次,一种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有余力的学生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学完word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1、提供一个图文混排的样张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仿着做出样张的内容。2、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再提供几个样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教师提供的样张,完成自己的作品。3、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出一份班级学习园地的彩报,并提出格式上的技术要求,如:分栏、插图、艺术字等等,并让学生独立收集素材,编辑出一份精美的杂志。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综上所述, 分层教学施教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知识结构或学习习惯上的缺陷并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不前,实现更高的目标,锦上添花,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2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