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纪荣波

  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课改以来,我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力求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多媒体激发兴趣,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尚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受新异活动的刺激而兴奋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如在教学《海燕》时,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幅“海燕在乌云翻滚、雷电闪动的天空中搏击”的课题图,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这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多媒体引发共鸣,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钥匙
  
  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事理、情感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只有激情飞扬的语文课堂,才会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教学中,我从网络上扫描、剪辑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图像,调集声、光、色等现代科技手段,融音乐、声响和画外音为一体,适当地再配以文字说明,营造出特殊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理想教诲人,心灵震撼人。这样,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德的概括提炼就水到渠成。如在教学《春望》时,我先剪辑了一段有关安史之乱的录像,再配以背景介绍,学生边看边听,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天宝十五年,进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再出示杜甫本人的图片,附上作者简介的滚动文字,学生就会进入角色,带着情感共鸣,伴着流畅的音乐,有节奏的朗读,再调皮的学生也总能做到全神贯注,连平时最胆小、最怕背诵的一个学生也怯怯地举起了手,要求配上音乐进行背诵。一堂语文课因多媒体而独具魅力。
  
  多媒体诱发想象,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的文章。作者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豪情满怀地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全词意境广阔、想象力丰富、气势磅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为了让学生理解这首词抒发的意境,在教学时,先播放朗读录音,让同学们在黑板上素描本文内容的画面,接着播放视频朗读,学生边看边听,放完后,看着学生意犹未尽的神态,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诱导:“多么美丽的北国风景啊!同学们,如果此时你们也站在这样的情景中,你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们个个情绪激昂,他们说“如果是我,我要用摄影机拍下这令人陶醉的景色;我想开着飞机仔细欣赏这美丽景色……”,这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图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发言中可看出,他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比平时提高了许多,想象让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尽情遨游。
  
  多媒体提高效率,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宗旨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这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如教《核舟记》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核舟的特点及民间艺术家的高超技术。由于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视野不开阔,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各种微雕艺术品和核舟的录像,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恰当运用,优化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才能把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逐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2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