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叛逆少年到天才人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佚 名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贝尔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语音学专家,母亲是聋人,妻子则既聋又哑。在如此独特的生活环境里,他发明了电话。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年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父亲梅尔维尔擅长写故事,但母亲却听不到。不过她也是一位艺术家,精于微型画的创作。贝尔一家很和睦,常常一起演奏音乐,拍摄照片,用手语进行交流。
小时候,贝尔并不喜欢上学,而更愿意四处游玩。一天,他原本打算外出倾听麦浪翻滚的声音,却在广阔的田野里迷失了方向,直至夜幕降临仍未找到出路。他抽泣着躺在地面上。此时,奇迹发生了!他贴在地上的耳朵听到了父亲焦急的喊声,而这声音是大地传送过来的。
15岁时,贝尔从专横的父亲身边逃跑,到伦敦投奔祖父。开明的祖父任他“为所欲为”,甚至和他一起花上几个小时朗诵莎士比亚的戏剧。
3年后,由于祖父去世,贝尔重返爱丁堡,但仍未改善与父亲的关系。然而,父亲向他和哥哥爱德华提出了挑战,让他们发明一个会讲话的机器人。于是,两人开始探寻语言器官的工作原理。为了研究喉管的构造,他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宠物猫,最终和哥哥共同制造出一台可以喊“妈妈”的机器人。
后来贝尔再次离家出走。他曾在埃尔金的一所寄宿学校里当音乐和语音教师,然后到达伦敦,给失聪儿童授课。在此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当初的发明。为此,贝尔曾参观外科手术,以便了解语言器官的构造。同时,他也对电学产生了兴趣,甚至自己安装了一台电报机。
1870年,他和哥哥爱德华都染上了结核病。哥哥临终前希望能在天堂和他取得联系。全家移民加拿大之后,贝尔开始利用自己在语音学和电学方面的知识研制通信工具。1876年3月10日,贝尔终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
温斯顿・丘吉尔
希特勒登上德国领导席位的时候,丘吉尔对英、法两国政府的绥靖政策深感厌恶,旗帜鲜明地反对希特勒,拯救了他的祖国――英国,捍卫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安定。
丘吉尔生于1874年。他唯一的问题――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就是出身英国式的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一位政治家,母亲珍妮出身高贵。丘吉尔生长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家族中的男孩子从7岁起就开始接受培训,以便准备将来进入高等学府。家人计划送他去伊顿公学学习,但并未如愿。
8岁时,丘吉尔被送往阿斯科特预备学校。他度日如年,盼望着能早日结束令人憎恶的课程,回家玩战争游戏。他高傲自负,在学业上不思进取,所以经常受到严厉的惩罚。
幸运的是,乳母发现他受到鞭打,就劝说他母亲让他退学。母亲从布赖顿为他请了两位年轻的小姐当家庭教师。经过她们耐心的教育,3年之后,丘吉尔的希腊语和拉丁语都很出色。
他的政治家父亲很少在家。为了得到父亲的消息,丘吉尔开始阅读报纸。报刊和新闻变成了他的爱好。但凭借这种学历,他只能进入哈罗公学,一所稍逊于伊顿公学的高等学府。
他的姓氏足以为他打开哈罗公学的大门。在那里他仍是个梦想家:他的神是诗人拜伦。不做梦的时候,他就是个叛逆少年。父亲鼓励刚满15岁的儿子入伍。然而,丘吉尔尝试了两次,才在19岁那年如愿进入英国最优秀的军事学院――桑德赫斯特军校。
父亲去世时留下一个濒临破产的家庭。丘吉尔决定投身政治。母亲利用其在政界保持的人脉关系,尽力帮助他疏通仕途。此时,丘吉尔仍在军中的骑兵队伍里服役。和世界上许多英国人一样,他首先去了印度。丘吉尔在那里感到很无聊,于是靠写故事来打发时间,甚至出版了一本小有影响的书。
1900年,26岁的丘吉尔被选为英国国会议员。1940年,丘吉尔当选英国首相。1945年,他和斯大林、罗斯福并称“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丘吉尔曾说:“我的成就就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但依旧兴致勃勃。”他的从政经历印证了此话。
萨尔瓦多・达利
1904年5月11日,达利生于加泰罗尼亚的菲格拉斯。他说:“父母给我取名为萨尔瓦多(西班牙语,意为“拯救者”――本报注)。正如这个名字所指,我命中注定要拯救现代艺术中微不足道的绘画艺术。这一切发生在一个灾难的年代,一个机械、平庸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体味着生命的不幸与尊严。”
萨尔瓦多原本是他因脑膜炎夭折的哥哥的名字。他说:“直到我出世,我父母才稍感安慰。我和哥哥很相像,好比两颗相似的水滴:同样的性格,同样的早熟。”
受艺术界的影响,他父母都讲法语。父亲独断专行,但这并未给达利造成伤害。虽然达利6岁时就开始学习法语,但是这个“天才”在小学和中学里都成绩平平。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画画。在自己建造的画室里,他任凭想象驰骋。他说:“在无休无止的幻想中,我的双眼不知疲倦地追随着房顶暖昧不明的影像,看到如同云雾一般的图形逐渐变得具体,好似一个愈发明确、细致且真实的人物。”
在绘画方面,达利是个天才:12岁进入美术学校学习;15岁第一次参加作品展览;16岁那年,他宣布要依靠自己的绘画天分生活,后来确实如此;17岁时母亲去世了,同年达利凭借出色的绘画才能进入马德里美术学院继续深造。
年轻的达利很快就成为西班牙艺术先锋之一。他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甚至有些革命倾向,因此被学院停学一年。回到家乡后,他还曾被警察逮捕。20岁那年,达利俨然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
1926年,达利去了巴黎。在那里,他认识了毕加索。后来他又旅居荷兰。此时他已被西班牙的美术界排挤在外。他的绘画主题越来越令人震撼,例如腐烂的驴子和截断的手臂。1929年,29岁的达利重返巴黎,接触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记录梦境是达利的主要灵感源泉。他参与拍摄的《一只安达卢西亚犬》和《金色年代》等超现实主义电影都曾引起轰动。
(伊一摘自2007年12月26日《参考消息》)
责编:叶万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3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