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差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洁璇

  [摘 要]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不可回避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造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面对这种差异,教师应积极面对,把它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差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差异性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个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把握他们在思维、性格以及兴趣方面的差异,制定出每节课的授课计划。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首先应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差异,研究学生“需要什么”、“能否接受”、“是否得到发展”等,扭转长期以来只重视研究“事”而忽略对“人”的研究的倾向。要以研究学生的“差异”为出发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知识;对中等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的教学做到据其所长、因势利导、差异发展,以此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的层次性和方法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学生实现课堂教学差异化,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更多地去“评”、去“议”、去“讲”、去“演”、去“论”。给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他们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他们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他们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取;给他们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给他们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他们一个方向,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便可采用“以合为主,以分为辅”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通过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不同的长方形,自己去发现、归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虽然这样比教师直接给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要花更多的时间,但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培养了其能力,发挥了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学习方法的自主性
  方法自主性主要指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自我确定和学习频率的自主调节。教师要打破程式化、格式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速度、时间和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倡导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学,尽量扩大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问题的开放性促使学生凭借知识和经验,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去主动探索,由此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过程。同样,对于学生课后的作业也应增加选择性,可将课后作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必做题――巩固新知必不可少的练习;一部分是选做题――开放性、拓展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四、思考方式的多样性
  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不可回避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内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造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面对差异,是消极观望,把它作为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理由,还是积极应对,把它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这是两种教育观念在教学行为中的不同表现。笔者认为,差异既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差异视作一种教育资源去珍惜、去开发,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可这样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3/4 = 6/8 = 9/12进行验证:“你们抽屉的盘子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增加了挑战性,有许多验证方法非常具有创意,有些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增加选择性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思考真正自主开放。
  五、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一些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就像学生个性存在差异一样,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有差异的,这个评价标准必须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等。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个性化的。比如,用“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很好!”鼓励外向型的学生;用“你讲得很好啊,大声介绍给大家!”来鼓励那些内向型的学生;用“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 这样的语言激励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用“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这种方法值得学习”这样的语言鼓励那些不擅言辞的学生;用“善于倾听,乐于思考,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肯定语句来关爱那些思维缓慢但虚心好学的学生等等。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语充分显示了人文思想,不仅给不同的个体以自信和激励,还能促进学生寻求疑问、深入思考,更能使不同个体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从而产生更加努力学习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赵丰平 王旭飞《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广培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