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丽华
[摘 要] 文言文的教学是古文教学的全部,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及阅读能力,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诵读 探究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阅读约占四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无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或是语言延续的角度而言,学好文言文都是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喜爱文言文,并且在教学上行之有效地开展呢?在教学工作中,笔者通过不断思考、探究、尝试、总结,摸索出以下方法,收到不错的成效。
一、学习源自兴趣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原动力。文言文因为离我们的时代太过久远,并且在语言上大多呈现出简约而深奥的特点,所以阅读起来会感到晦涩难懂,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因此而厌恶文言文。该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呢?首要的是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以新颖的形式导入新课,将文言文里有趣的内容挖掘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隆中对》时,可以利用投影仪或录音机等教学设施,先播放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镜头片断,讲述关于“三顾茅庐”、“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投入情境中,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中,教学效果自然非常显著。
二、关注诵读,重视语感
针对文言文精练、表现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方法之一就是“诵读”,要熟读甚至背诵。这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获得准确而丰富的文言语感,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千百年来流传至广的文学佳作,只有把这些经典优美的名作烂熟于心,才能更好地了解和体会文言文的精髓所在。
在文言文教学中不是单纯地进行词语解释和句子的翻译,还应该重视对语感的培养及训练,让学生阅读解疑、领悟、品鉴和背诵。
㈠加强文章的诵读。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文言文的诵读更是如此。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任务之一,背诵一些名篇、佳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感情。
㈡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是学会正确停顿。停顿分为两种:一是句中的短暂停顿,它以词或词组为一个单位,根据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另一个则是句间的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及语调的抑扬顿挫。
㈢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可以采取配音乐朗读、分角色朗读、集体诵读、个人读等,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达到领会其中的意义。
㈣品读精彩的词句。在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不乏精彩之处,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品味,有助于理解其中的意思,也有利于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归纳积累,融会贯通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一样,都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言文教学应以人为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其中。
㈠传授方法,学会翻译。教授文言文的时候,如果一字一句的翻译会使学习变得枯燥,须教会学生自已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重,意译为辅,翻译要忠于原文而又符合当代汉语的规范。但总体而言,翻译都应做到流畅、准确而又有文采。传授翻译的文法,让学生自已去译文,并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去查找词义,而教师只需对一些疑难句式等做一些点拨。在此过程中,如遇到一词多义等特殊情况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探究,并及时总结文言文语法。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巩固,并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㈡重视基础知识。对于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语文教材所重视的方面之一。如在文言文的作业中,《晏子使楚》对四个“之”字进行解释的题目(苏教版教材),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关注“之”字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如果不懂它的各种用法就无法正确解读文章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㈢让知识更加系统化。在学习掌握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时可采用符号笔记法,使用统一的符号在课文中圈画等,以不同的符号来做标识,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通过日常的积累,学生们可以把新老知识加以联系,并深入理解和吸收,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归纳和积累,使学生们感到条理清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探求新方法,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学法加以指导,逐渐打好文言文知识基础,使学生们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6―57)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3.张中行《文言和白话》[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99―100)
4.陈文妹《谈谈文言文的翻译技法》[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7.4:63-6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