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汉

  【摘 要】语文学科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更多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因此教学中需要不断搜寻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教学的亲近力、鉴赏力、创新力、诱导力作些粗浅阐述。
  【关键词】亲近力 鉴赏力 创新力 诱导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12-01
  
  热衷于语文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深谙如何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向往的学科。在学生心目中,语言教师应该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当其来到教室就应该自然成为孩子们的中心,具有无限的吸引力,语言教师的魅力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一 强烈的亲近力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从而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把语文学习当作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首先,教师要平视学生,也就是把学生放到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当学生昏昏欲睡时,就让学生读课文提提神。我说:“大家注意,开始读课文了,是你们读还是我读?”想不到学生齐声说:“你读。”我一愣,学生则笑起来,我没有表现出不高兴,我读就我读吧,于是振振有声一阵,我说:“同学们,我吃力了,怎么办?”学生说:“那么我们读吧。”一口气便读到底,读罢,士气大增。其次,要尊重学生。无论是课堂评价用语、作文讲评还是布置课后作业,教师一定要深知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乐趣。第三,要学会倾听。课堂教学中,师生要进行情感的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会很快地领会教材、教师的用意,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轻易地打断学生,要尽可能地点拨引导。而讨论时,学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此时教师就要敢于放弃,只要学生的说法能自圆其说就行。第四,要学会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扬其所长,通过赏识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 非常的鉴赏力
  这里说的鉴赏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鉴赏力,而是要在细微处见不平凡,平常处见奇趣,枯燥处见生动,精妙处见新颖的非常功力。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平常处见奇崛,于不起眼的细微之处悟出作者的匠心,从而带领学生沉浸到美的氛围之中,品味词语的芳醇。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按照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写出了田园的景色和朋友的友谊,字面浅显,平淡无奇。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在平淡中品深情。邀客不讲排场,不设盛宴,简简单单,随随便便,被邀者也不客套,一请就到,我们悟出什么?两人性格不仅随和,更让人感到交谊深厚,家酿美酒,指点青山绿水,议论桑麻长势,洋溢的是农家乐趣,全无俗人的你吹我捧、官场的尔虞我诈,多么醇厚,多么淳朴!主客离去,说一些“再来”的惯用语,这是主人的邀请,又是客人的心愿,是共同的志趣使其投缘,还是对社会的失望使其真正融入自然,这种滋味隽永悠长,让人久久品味。这样一咀嚼,学生便会充分领悟到课文之美,进而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乐趣。
  三 敏锐的创新力
  无论是研读课文,还是上活动课,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觉、情感去感悟,给学生一个自由自在的创新空间。当学生在语言学习时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有了富于创造性的独特领悟,便会对语文学习充满积极性。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们也把它视为散文精品,与学生一起欣赏其遣词造句的精当、画面描绘的生动,结构安排的严密。在一次语文课上,一个学生说:“老师,《春》的结尾我感到有点不对劲,‘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也不错。可是既然是娃娃、小姑娘,怎么忽然有了这么一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娃娃和小姑娘一下子有了‘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是不是太突然了,而且‘铁一般’似乎也不是春天的特征,而应该是夏天才对,再说作为文章的结尾,前文并没有着墨于‘力’的描写,这一句,真是飞天之石。”当时一听,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是啊,教了这么多遍《春》,我都是把这篇文章当作经典,对它从来没有半点异议。今天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还有一定道理。但这是名篇啊,于是我便找出种种理由说这句话的妙处,但不管怎么说,学生总不信服,我心里也不踏实,后来一想,学生有这种感悟是好事,并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四 独特的诱导力
  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因为教师的努力,只有化作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觉行动才有意义。为此,语言教师必须做些努力。一是让学生做他们能够做的事。二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我在单元教学中,非常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一单元5篇课文,一般精讲1~2篇,因为名篇、重点篇目还是需要教师带学生去细细咀嚼品味的。
  总之,教学语文,不能让学生感到乏味,而应让他们感到兴趣盎然,不断有新的领悟、新的熏染,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
  〔责任编辑:李锦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