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赏识教育理念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 琴 荣 洁
【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全国各中小学正在开展“赏识教育”的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已探讨出不少的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赏识教育理念,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理念 中小学 课堂教学 自信心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以尊重为核心,以“信任、理解、激励、宽容、提醒”为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其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其优势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生环境,消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拉近师生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距离,跨越师生之间由于年龄差异而产生的年代鸿沟。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有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他们的健康发展更离不开教师的赏识。但目前各中小学具体应用赏识教育理念到课堂教学中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赏识教育理念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赏识教育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看老师讲得好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感到学得有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学好。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采取宽容的态度,及时鼓励他们,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答错问题后,教师如果说“再试一次,争取比刚才好”一定比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更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长处,而且他们非常希望这些优点长处能得到教师的赏识,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激励,给他以信心。如有些学生考试后成绩不理想,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泄气了,这时教师如果再出言相击,学生可能就会丧失信心,而这时如果鼓励一下学生,让他感觉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老师对他依旧充满希望,再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相信就会是另一番情景。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常常会犯错误,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学生,理解、爱护、帮助学生,用自己宽厚的爱去赏识学生,相信他们真行,在这一理念下师生关系肯定是和谐的、融洽的,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恰恰是学生好学、乐学的基本条件,进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定势,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和引导。
二、 赏识教育理念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赏识教育意识。在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意识,而仅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2.只赏识“双优”生、忽视“双差”生。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总是“赏识”那些成绩和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而最渴望被“赏识”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为此,有的差生竟用违反纪律等手段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和关心。这样做既不利于大多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容易使好学生处于孤立的地位,不利于好学生的成长。
3.把“赏识”变成“赏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总是板着面孔对待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只知道训斥学生。很少表扬学生,把对学生的“赏识”变成“赏赐”。我们应该懂得老师对学生的“赏识”绝不应该是一种恩赐,它是建立在一种师生平等的前提下的,老师只有彻底地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束缚,真诚地“赏识”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赏识教育理念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学生的大多数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1.教师进行赏识教育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只有弄清赏识教育的尺度、方法与原则,才不会走进“赏识”的误区。
(l)针对性原则。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家庭环境、认识水平及成就需要的层次,并善于把一般的赏识转化为具体的激励。尽可能了解不同学生的长处,充分赏识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才能激发其潜能。
(2)合理性原则。赏识要合理,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即使是合理的,也要分成目前能解决的和今后才能解决的两种情况。对于后进生,因其基础较差,坏习惯较多,如果想在赏识中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的成绩是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绩,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时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3)教育性原则。赏识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其实际需要(情感的、心理的、动力的需要等等);也要通过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使学生能持续地追求新的成就,开发自身的潜能;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激发其求知欲,增强其兴趣;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目标上获得成功。
2.教师应树立赏识教育意识,发掘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中小学生自信意识的产生主要依靠他人的评价,因此,他们比成年人更需要得到欣赏、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教师树立赏识教育意识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开端,只有这种意识的形成才有利于这种观念的形成及升华。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平等亲和的态度、亲切的话语,鼓励赏识中小学生的表现,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地参与教学过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这也正是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他,并公开予以肯定,给他以信心,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优秀。
3.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爱。爱是教育的源泉,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为师者应该热爱、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之门,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实现自身的价值。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个问题的分析最重要的是不仅让优等生分析,不能形成优等生分析,中下等生被动听的局面。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自主地,积极地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从这里得到激情与自信,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抛开自己的自卑。同时教师要对分析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分析不太好的同学给以鼓励。
参考文献:
[1]周青云.赏识教育理念与后进生转化[J].教育探索,2008,(8).
[2]周菊芳,周亮.浅谈赏识教育进课堂之十大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5,(9).
[3]王颖.赏识教育实施中的几点思考[J].甘肃农业,2005,(9).
[4]张浩,杨先花.赏识教育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5]姜立东.赏识教育应该有原则性[J].中小学管理,2002,(10).
[6]贺得剑.走出“赏识教育”中存在的误区[J].江西教育,2002,(2).
[7]韩登亮.赏识教育的实践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9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