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物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新江
新课程物理教材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持续发展及有个性的发展是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
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学生内容拓展成开放的、社会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改变学生的原有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势必得到应有的锻炼与提高。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新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新教材的实验教学内容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区别,增添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家庭实验”等栏目,并要求各个学校开发校本物理实验,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给予教师比较大的空间,即不断学习、时时研究、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提高探究的教学能力,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不仅通过实验学习物理、研究物理,还要认识和体会物理实验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同时还要拓宽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视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中,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玩够、想够、说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开展“自主实验”
传统的物理实验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物理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新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独立思考中才能反思悟法。
通过实验探究,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试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这就是探究,探究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索实验过程,模式如下:确定实验目的――学生实验设计――根据假设推测实验现象――实验探讨――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和讨论实验方案,选取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仪器,还应检验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对学生实验方案中较大的涉及安全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尽可能 提供学生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并指导使用。对学生实验方案中有错误但不涉及安全的问题,教师也可提供食品让学生去实验。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毕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定:1)对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估;2)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3)在以后的实验中要进行哪些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不仅学习物理知识,而且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此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课外实验,其内容充满实践性、自主性、兴趣性、探究性、创造性以及应用性等特点,其价值在于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同时,又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外实验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互补形式,是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
总之,过去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接受式、验证性教学为主,忽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式学习。课改后的物理实验教学应以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务必做到“验证性”到“探究性”转变,注重实验的创新与实践,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增加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实验的机会。这样,物理实验的教与学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彭店子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