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继旺

  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心理倾向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保健教育、审美教育、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加强体育价值意识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理想、人生价值、社会发展等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作出评价,确立一个锻炼目标和方法,唤起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间接兴趣。体育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体育的直接作用是壮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从内心深处萌发对体育的喜爱,使之成为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
  
  开发体育兴趣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之本,要加强体育兴趣教材建设,在编写体育兴趣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和运动技术水平。紧密结合实际,挖掘充实一些趣味性强、健身效果好、教育价值大、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要不断扩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空间,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得到受益。
  
  优化趣味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在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和改进。在情境创设上,要着力于体育氛围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引发快乐,在练习中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以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做到教之以情、授之有趣。如学习前滚翻,待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术时,再做各种趣味多样的前滚翻,使学生始终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投身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趣味无穷的学习过程中,达到育体、育心之目的。
  
  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能把学生带入繁而不乱、有条不紊、和谐欢快、热情高涨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事实证明,教学改革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来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场地器材情况,以及学生人数的多少,合理设计组织形式,做到区别对待,优化分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男女合班比分班上课是利大于弊,易使学生产生荣誉感,有表现欲望,有利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树立体育教师良好形象
  
  体育教师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注意塑造良好形象,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美的身材和充沛的精力,要衣冠整洁、举止端庄、文明教学。在执行教学任务时,不接听电话,不抽烟,不佩戴任何首饰,不与来客闲聊。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求知进取,以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达到教育“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
  
  改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活动强调重在参与,快乐运动。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要淡化评价结果,注重健身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能力、身体素质的差异,不能强求达到同一目标。在评价中,不能只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评,而要把评价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评价的主体方面,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评价的内容方面,既有身体测量、生理测量,也有学习态度与技能达标。在评价的方法上,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给予评定,也要运用更多与评分无关而又能起到合理反馈作用的各种评价方法。总之,应把评价重点转移到与体育教学过程密切相关的过程性评价上,更新教学评价理念,树立“求知创新”“快乐体育”和“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学生体育兴趣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总之,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体育兴趣,是终身体育的需要,也是现代体育教学思想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意识的培养,充实体育兴趣教材内容,优化体育趣味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树立体育教师良好形象,对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体育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梧台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