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语文阅读中如何运用比较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杰

  文学鉴赏是文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阅读审美的最高境界。语文是思维的文学表现形式,在比较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文本之间的矛盾,分辨出各自的特点,体会出文章的个性,从而促进对作品的分析和感悟。运用比较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将会加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分析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深刻、敏捷、灵活,在审视和鉴别中真正领略作品艺术境界的无限风光。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①那么,何为比较阅读呢?阅读中的比较法,是把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文章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语文阅读教学运用比较法,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作品之间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异同关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为学生和文本搭建比较对话的桥梁,帮助完成比较阅读过程中阅读内容与学习主题的对接。
   在认识了比较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之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谈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一、 遵循可比性原则,体现比较阅读的价值。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或人物形象,都可以找出类似和不同之处,从中确定比较点,进而形成比较。
  1、比较阅读应该遵循可比性原则,即参与比较的材料之间应有相同或相关之处,具有可比性。
  例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和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都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以及它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但这两篇小说塑造的主人公的命运和性格特征有所不同,孔乙己悲惨的死与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比较。在拓展阅读中,让学生观看《阿Q正传》电影片断,引导学生将阿Q和孔乙己两个人物进行比较。这两个人物出于同一作者之手,又具有同一文化背景,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可比性。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比较,人物的性格特征就更加明显。如果拿两篇毫不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不存在任何相似点,那么比较也就失去了意义。
  2、比较要有助于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要体现比较的意义和价值,不能不结合实际需要追求形式,为比较而比较。
  例如教学《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游记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欧阳修和范仲淹两位古仁人人生态度的不同,让学生理解《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仕途坎坷,有志难伸,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的政治理想;《岳阳楼记》则表现了范仲淹忧时伤世,脱俗超凡,忧天下所忧,乐天下所乐的人生追求。从而启发学生感悟到:具有宽厚仁爱之心和济事情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在世应有社会责任感。通过比较不同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也就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管运用哪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比较阅读法,当然也不能例外,否则将失去教学价值,成为多此一举了。再者,遵循可比性原则,应成为比较阅读的先决条件,否则风马牛不相及得乱比,便没有意义和价值可言。
  二、精选比较阅读的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精心选择阅读比较的内容,尤其是挖掘教材中值得比较的内容,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我认为在精心选择比较阅读的内容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1、选择比较阅读的内容,视野要开阔。
  比较阅读的内容可供选择的范围十分广阔,古今作品之间、中外作品之间、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等,都可作为比较阅读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书本中可供比较的文章,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便可以挖掘出能够进行比较阅读的因素。
  初中阶段学习诗词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写诗词,而是通过欣赏名著,学习语言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比如,在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比较两首词在写景、抒情和议论上的不同。从古今作品的比较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毛泽东诗词的开阔意境,借诗词抒发远大抱负的特点,从而认识到毛泽东的豪迈、超越古人创造新的辉煌的自信是苏轼难以达到,也不可能达到的。
  2、选择比较阅读的内容,眼光要敏锐。
  比较阅读讲究一个“比”字,它解决的是为配合课文教学而找到课外文章或其他语言材料,从课文内容出发“为课文找朋友”。一般而言,只要是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均可进行比较。
  例如在研读余光中写的《乡愁》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席慕容写的《乡愁》与之作比较,体会两位诗人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虽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方面,席慕容的《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进一步体会到余光中的《乡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联想来发散思维,探寻已读过的文章与现在读的文章有哪些在内容或形式上存在着异同之处。当同一篇文章可以与许多文章进行比较时,教师要启发学生以敏锐的眼光鉴别判断,选择最具有比较意义和价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3、选择比较阅读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
  把文章中关键之处作为比较阅读内容,进而体现教学重点。把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和段落作为比较阅读内容,进而解决教学难点。例如,为让学生理解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主题思想,可以引导学生将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内容进行对照,去感受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将“我”和闰土关系进行前后对照,体会等级观念的鸿沟难以逾越;将杨二嫂前后生活进行对照,感受黑暗社会病入膏肓;将故乡情景的前后变化进行对照,体会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
  三、指导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比较阅读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找准比较点,确定求同还是存异。
  从不同的文章中找出类似之处,从相关的文章中发现不同之处,这是比较阅读确定比较点经常使用的方法。其实,欣赏文学作品也就重在探寻其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
  (1)异中求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可以引导学生与老舍《四世同堂》中祁瑞宣教的“第一堂课”进行比较。比较课堂气氛有哪些相似之处,比较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刻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而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虽然两篇文章出自不同国家的作家之手,但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表现出了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两位老师产生的亡国之痛。这种找寻相似点的比较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同中求异。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两篇短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不同之处是所托之物不同,所言志向不同。《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高洁伟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这正是作者心志的写照,是作者理想的寄托。此外,《陋室铭》引用孔子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爱莲说》运用正衬反衬的手法将自己独特的爱好表现无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2、在语言赏析上巧妙使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语言品析的常用方法。一般而言,通过删除或改换词语造成新的语句,使之与原来的语句在语体雅俗、意义轻重、情感深浅、修辞润色等方面体现出差异,再通过差异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揣摩本用词用语之精妙,这种方法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丰富语言教学的乐趣。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有一句:“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教师提问学生句中的“顶”能不能换成“戴”。学生经过比较后明确,顶得东西比较小,而确实在头顶上,而戴仅表示一个动作。因为是一髻儿白花在树尖上,所以“顶”字准确地表现了白花的位置和形状,也表达出作者对小雪的喜爱之情。学习《散步》一文时,可引导学生品味这样的句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能不能换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学生联系后文得知,这句话强调了我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比较中,词句的优劣高下立刻明了,达到了选词指纹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②古今中外的文学家都重视字句的推敲,面对无限丰富的语汇海洋,他们总是精心选择最形象、最恰当的一个来表现生活,甚至用词达到了不可更替的程度。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通过增、删、移、换的方式把原句和改句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理解词语的特定用法和特殊含义,明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运用知人论世策略,寻求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造成文章异同的原因,可以获得对文章的更新更深的认识。一般而言,作家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民族风格会影响作品表现形式;作家自身经历、思想境界、艺术趣味、文学修养等也会决定作品的思想意义。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虽都描写了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但由于作者的经历和气质有所不同,他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自然有所不同。《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认识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还能加深印象,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比较阅读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