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研究要学会倾听各种声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于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等问题就成为了理论和实践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教师,学会倾听各种声音对教师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会倾听媒体的声音,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学会倾听主管部门的声音,确定问题解决的目标方向;学会倾听专家的声音,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学会倾听同行的声音,交流、合作、发展、创新;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倾听家长的声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关键词:教师研究;倾听;媒体;主管部门;专家;学生;家长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6-0021-02
  
  当前社会上都在热议钱学森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没有杰出人才,就不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就不可能有重大的发明创造,就无法在国际上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这不光是教育问题,但不是说与教育没有关系,教育确实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于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等问题就成为了理论和实践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教师,学会倾听各种声音对教师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会倾听媒体的声音,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
  有媒体报道:一名读高三的学生在家复习语文,一时兴起,问自己的父亲:“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是什么含义?”父亲想了想,意味深长地答道:“很快要高考了,能不能考上大学,你要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啊。”儿子:“错!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含义是1、2、3、4,共四点,你的回答一分不得!”转眼四年过去了,父亲再次问儿子:“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什么含义?”儿子沉默了一会儿,很无奈地说:“眼看快要毕业了,能否找到工作,要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啊。”父亲调侃道:“全错!标准答案是1、2、3、4、,共四点,你的回答一分不得。”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的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危害极大,导致学生最终成为批量生产的标准产品,毫无个性可言。
  近年来,教育日益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各种媒体不断发布与学校、教育相关的信息,大凡学校教育内部的问题,几乎全都成为了媒体报道和社会关注的内容。与此同时,包括实业界、知识界和科技界在内的社会各界也经常发表有关教育问题的议论和评论。像现在这样,学校和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学校和教育所受到的社会压力也同样是前所未有的。只要关注媒体,仔细倾听,就很容易发现已经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二、学会倾听主管部门的声音,确定问题解决的目标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育人为本、发展创新”,《纲要》明确了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和总体发展方向。科学理解教育指向是每一名教师工作和研究的灵魂,是教师开展每一项教育活动的指向标。只要倾听主管部门的声音,教师的教育科研就不会迷失方向。
  三、学会倾听专家的声音,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81岁高龄的顾明远教授语重心长地讲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现在的教育培养的不是人才,而是做题机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奥数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半点好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美国教育提倡学生的主体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充分地思考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找到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育方法”。
  “育人”不是制造机器,不是生产产品,“育人”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是具有爱心和学习兴趣的鲜活的人。“育人”的途径必须要“创新”,现有的模式和方法已很难做到“育人”。“创新”不是“拿来主义”,“创新”是借鉴、改进并找到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专家的声音是教师教育教学和研究的风向标,是工作的宝典。
  四、学会倾听同行的声音,交流合作,发展创新
  江苏电视台一位著名主持人谈到教育时回忆:学习初三化学时,一道题做错了,教师在作业本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叉,而且纸都被画了个窟窿,可见化学老师当时是何等地生气,但为什么要拿作业本撒气呢?自己想不明白,以至于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化学。而在语文课上,自己有篇作文写得还不错,被语文教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结果对自己语文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至于最终选择了与此相关的职业。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构建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学生新知识、新经验、新成就的取得是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对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完成该信息的意义构建而获得的。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每一名学生,才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育的全过程中,成为受教育的主体,从而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最终完成育人的远大目标。
  五、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位老师在工作交流时谈到:学生遭遇挫折和遇到困难时,一般不知所措,有的选择了退缩和放弃。此时,这位老师就会问学生两个问题,“你生下来就会吃饭吗,现在会吃饭吗,是怎么学会吃饭的,为什么要学会吃饭?你生下来就会骑自行车吗,现在会骑自行车吗,是怎么学会骑自行车的,为什么要学会骑自行车?”“会吃饭、会骑自行车”,既简单又深刻,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会再次树立。
  交流合作决定了创新意识,有了交流合作的存在,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同时创新意识还会反作用于交流合作。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积极推动交流合作的开展。教师间相互倾听、相互交流,有益于智慧的养成,也有益于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六、学会倾听家长的声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南京电视台一位著名主持人谈到教育时提到他培养女儿的一段经历:快放寒假了,对上小学的女儿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期末考试语文达到95分,春节任你怎么玩都行,如果达不到,寒假每天必须写一篇小作文,女儿想了想就答应了。结果没有达到95分,只好每天在家完成一篇小作文,非常的痛苦。很快又开学了,女儿特别开心,因为再也不用每天写一篇小作文了。可是第一天放学回家,发现女儿却伤心地哭了,原来开学第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又是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愉快的寒假》。寒假太痛苦了,哪来的愉快,写什么啊?这位家长就对她说道,就把你的痛苦写出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你的真心话来。一番劝说后,女儿很快就写好了作文。仔细一读,写得太好了,全是真情表白,太感人了,还被一字不落地刊登在报纸上了。结果女儿的作文越来越好,现已出国深造。
  残酷而又成功的家庭教育,令人深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材施教原则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系统工程,三者是一个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成长最为密切的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在育人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的教育合力,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应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76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