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神经药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神经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应运而生。为了适应新学科的发展需求,神经药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亟需建立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神经药理学;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71-02
  自德国学者布克海姆(Buchheim)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药理学实验室以来,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发展已历经了一个多世纪。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药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充实与完善。在此背景下,神经药理学作为药理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笔者就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一、神经药理学及研究生的特点
  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和内源性活性物质(active substances in vivo)对神经系统作用及其应用的科学,以脑内的特定靶区或某种靶功能为其研究对象,以多种学科技术的综合研究为其特色,力图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基因表达的角度等不同层次去阐释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与机制[1]。神经药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以及其他相关医学学科共同形成了综合性的神经科学。所以,神经药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既属于药理学范畴,也是神经科学的重要分支。
  神经药理学的上述特点要求该专业研究生既要具有药理学的背景知识,又要熟悉神经科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能够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研发进展等相关要点。由此可见,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必须是一个综合性的培养体系,包括多种相关基础学科的系统学习,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和药理学,以及神经药理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深入学习,和对神经药理学领域内相关科学问题的探索性学习和研究。
  二、神经药理学的课程设置
  在相关基础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背景研究生的需求。例如,具有临床医疗本科背景的学生通常对生物学及药学的知识比较欠缺,而具有生物学和药学背景的学生则医学知识比较欠缺。然而,涵盖各种需求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必然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在开设一些多学科通用课程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医学院本科教学多专业、多课程的特点,允许研究生选择性地听取所需课程,参加考试,并将该课程的学分记入总学分。另外,在本院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可以发挥上海交通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允许研究生跨专业、跨院系选课,这既能大大增加研究生选课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又不会额外增加课程投入,不失为一种两全的方案。
  当然,众多课程的设立对课程的组织和安排工作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可以尝试开展除班级现场授课之外的其他授课方式。例如,笔者在法国留学期间曾参加过一门网络授课的课程,每周教授会将需要学习章节的PDF文件和相关的题目上传到网上,同学们用一周的时间阅读并完成题目,每周的测试成绩会经平均后成为最后的总成绩。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同学们每周都认真学习并参加测试,学习时间也非常灵活。同时,国内其他院校开展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也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将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应用于研究生教学中[2],通过网络构建学习研究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协作学习、资源共享、多重交互,不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力、与人交流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专业课程《神经药理学》的课程设置中,需要注重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并重。目前,本院研究生课程中未开设《神经药理学》,可以考虑在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学科范畴内开设该课程,请学科内教师授课,授课内容包括《神经药理学》的讲解以及各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的介绍。因为是导师和学生小范围的授课,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和讨论时间,甚至也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章节,请他们为大家讲授,教师来做补充,以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此外,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介绍《神经药理学》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原理,并安排一定的教学课时参观并简单操作相关的仪器及设备。这类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的效果已有相关报道。比如,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在教学中将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讨论式、报告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3]。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于濂清教授倡导多方位、体验式的科研教学模式,让研究生在多个层面体验科研,打破课题、专业及学科的局限,使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科研的乐趣,而且能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多角度地提升创新能力及科研素养[4]。总之,在研究生开始进入科研工作之前,应该保证他们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方向、研究现状、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对他们今后顺利完成学习和科研工作至关重要。
  三、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世界著名教育家洛克菲勒曾经说过,“知识是外在的,是我们对所见事物的认识;智慧则是内涵的,是我们对无形事物的了解。只有二者兼备,人才能全面发展”。[5]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有这样的名言,“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师都十分看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到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锻炼,以及科研思路的创建。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感知,目前我们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太少,多数教学场合都是学生在聆听教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一直未能改变,导致学生往往不自信、不主动、不活跃。当然,这种现象的根源很复杂,和整个教育的培养体系有关。中小学时期,甚至大学本科阶段,长达十几年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丧失了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正因为如此,在研究生阶段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允许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实践想法。同时,也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授课程,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制度保障,很难使所有教师都能达到这一要求。因而,笔者建议至少在学科内建立这样的教学互动体制,形成一种活泼、向上、共进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具体而言,课题组可以安排周期性的“lab meeting”,鼓励学生参加研讨班和国内外的会议,并促成他们和校内外实验室的沟通与合作,以此提升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科学表达、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神经药理学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讲授和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必须牢记,我们是要培养适合社会各种需求的人才,所以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均田,张庆柱,张永祥.神经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王春蕾,吴卫星.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应用于研究生教学的案列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49-52.
  [3]徐向舟.互动、实践型研究生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46-47.
  [4]于濂清,黄翠翠,郭文跃.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多方位体验式科研[J].教育与职业,2013,(24):190-191.
  [5]钱志鸿.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1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9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