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谁的教学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谁的教学就是成功的。而情境教学法能有效唤醒学生的情感。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别从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强化、情境的渲染等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激情导入 驱动情感 升华主题
小学生调控和把握感情的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为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阅读教学当中来,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获得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都比较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实践证明情境化的课堂导入是引发学生学习热情,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来的有效手段。因此,创设有效的课堂导入情境,就成了语文教师备课工作的重中之重。如在教授《鲸》一课时,如果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上《鲸》一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对于没有任何情境做铺垫的导入语,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但是如果换一种导入方式:前几天动物王国里举行了一场比赛:比比谁最大?鲸也来参加了,它刚刚从课文《鲸》中学到了一些介绍自己的说明方法,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向评委来推荐自己的吧!同时给学生们播放鲸的图片,播放图片的时候还可以配上大海的声音。教师创设出相关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鲸的世界,并且给学生以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让学生在感叹鲸之大的同时走进《鲸》一文。从而使他们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发现:要想使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把鲸“大”的特点表达得具体生动,让我们真正体会到鲸真是太大了。
二、强化情境,驱动情感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营造情境引领学生投入到文章的阅读当中去,接下来应该根据课文内容,不断强化情境,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即让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享快乐和悲伤,要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用激情的文字感染学生,从而在情境的带动下实现高效地教与学。从古至今,凡是上乘之作都有打动人的地方,这些文章含有作者丰富的感情。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要设计一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并抓住时机强化情境,使他们通过阅读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时,笔者搭建了情境支架,引领学生从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击退敌人——将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敌——跳崖这五个场景展开阅读,阅读过程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五壮士的壮烈豪迈以及坚强不屈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每一个学生,并通过强化五壮士在跳崖时候大声呼喊的两句爱国口号,激起学生的敬佩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渲染情境,升华主题
很多时候,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控教学的节奏,往往会出现快要下课了教学内容还没有讲完,这时候就容易出现草草收场的情况,导致无法将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不能在课堂教学伊始激情满满,到了最后却简单几句就收尾了,这样很容易对教学效果起反作用,让学生的感情在教学中也一下子消失了。反之,在教学结束部分,当学生依然沉浸在教师营造的情境当中,或喜悦、或悲伤,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渲染情境,再掀波澜,一定能引发学生较为持久的情感,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刻地思考。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笔者用下面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在问题情境的指引下,师生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到了她的悲惨生活。如果将教学仅仅停留在这里,难免使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进行一番同情之后就搁浅了,无法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以及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与罪恶。因此,笔者在教学快要结束时,运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将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小女孩在大年夜的场景进行对比,从而有效渲染了情境,深化了學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走进课文;通过强化情境,驱动学生的情感;借助有效渲染,升华主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能。希望本文总结的教学策略,能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点思路。
参考文献
[1] 管艳双,詹井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83-86.
[2] 黄永瑞.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28-2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6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