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兴趣一直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优化学习过程,增强学习效果。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来看,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态度,影响学科成绩。小学教学中,数学一直是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高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一定数学基础和情感认知,思维活动频率比较大,此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站在学生发展角度,探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4.060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新课改教学要求中,兴趣已经升华为一种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动力,在该动力趋势下,学生能够产生自发性学习意识和热情,是决定自主学习质量和关键因素。一线教学工作者更需要将兴趣作为教学基础,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其学习欲望。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决定数学学习是否能够高效发展的良方,所以教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实施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一、用“心”与学生交流,拉近其与数学的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虽然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与任何时代教学都相贴切。特别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教师的话语和眼神一直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动力。所以,建议教师发挥自身人格魅力,生活上关心学生、学习上鼓励差生;采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进行评价;平等对待学生,拉近师生距离,而教师又是学科代表,自然也会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能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尽量投去柔和的目光,用旁听的心态倾听学生对问题答案的阐述。回答错误时不要急于纠正,尽量以引导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发现,用一颗宽容的心理解学生。采取和风细雨式教育方式消除学生紧张和畏惧心理,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与教师交流,提高数学学习的激情,为兴趣培养创造前提条件。
二、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知看出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必然能够调动课堂气氛,博得学生眼球,调动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激情和教师教学热情。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可以选择故事导入,用讲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瞬间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或者生活情境导入,借助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使其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恍然大悟;又或者进行游戏导入增加教学趣味性,实现手、脑综合发展。
比如在学习“位置”一课时,可以选择用游戏导入。在上课时就将学生带入游戏情境,每一位学生按座位命名“几行几排”,先由教师指出第一名学生进行简单的乘法口算,比如“2行3排”对应的正好是莉莉,口算15乘以2。然后再由莉莉随意指出下一位学生,以此类推,培养学生坐标表示位置的思维意识,集中数学学习精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情境是学习的润滑剂,用来缓和数学思想和学习状态上的冲击。如果一味追求学习方法而没有振奋学生学习情绪和状态,只会带来疲倦和枯燥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的产生。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对应情境,旨在活跃学生思维,增强数学情感认知,将感情色彩渗透到脑力活动中。可以选择“情境+问题”式结构,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知识学习技能;也可以摄入数学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数学家趣味性探索历程,以及科学奉献精神,从宏观上认识数学,从而凸显数学文化价值。学生能够怀揣着敬佩之心爱上数学,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圆周率π时,为学生讲解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以及到后来刘徽在《九章算术》中提到的“割圆术”理论。而且俄国数学家鄂图在1千多年之后才发现π的数值,可见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强化实践教学,体会数学知识来龙去脉
新课标要求教学知识理论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及实际应用。实践教学强调“做中学”,学生能够借助各种方式自主探索,体验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通過调动多种器官感受,增强感性认知基础,降低学习难度,能够化复杂为简单、抽象为具体,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进而逐渐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式影响,会产生疑问“圆没有棱角该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呢?”此时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方式,让学生利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形,并将其裁剪下来,平均分为若干份。再进行对拼会发现拼接后的图形类似于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就可得出圆形面积计算公式。
五、挖掘数学美,提升学生数学兴趣
在众人看来数学一直是纯正的理科,从色彩角度来看,蓝色是最恰当的形容,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似乎与“美”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从感性角度来看,数学具有独特的形美、抽象美、逻辑美、符号美、对称美等,可见“美”并不是语文、美术、音乐等感性学科的专有名词。数学美属于一种艺术美,特别是在几何学习中,形美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美的因素,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欣赏和学习数学,改变对数学的认识,提升学习兴趣。比如在认识分数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表示分数的实物,像毛里求斯国旗,每一个颜色占四分之一;田字格、奥迪车标等,感受数学形的美。再比如学习“循环小数”时,6.9258258…又可以写为6.9。
3×0.7=2.1
3.3×6.7=22.11
3.33×66.7=222.111
……
从而得出运算规律,欣赏数的内在美。
六、结语
由以上叙述可知,数学兴趣培养体现在方方面面,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教学动力,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兴趣培养作为教学基础,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既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有能够突出数学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特有的美,一点一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均球.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J].新课程(中),2018(05):206.
[2]袁方.情思数学在小学高年级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91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