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学生必备的素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找到教学与创新的结合点,并将两者巧妙结合,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方式;联系生活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学生必备的素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教学机智,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体的、独立的活动,学生应当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长期以来,我们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认识,以及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师生关系也应有所变化。课堂上,教师应从“中心”位置“退居二线”,成为“幕后策划者”。教师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要为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更重要的是,不能把主体性发展仅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应把主体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直接目的。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已的角色,当好一名“导演”,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倡导学生勇敢提问
   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于提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到教学中。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有个学生提出:“诸葛亮明明是利用草船向曹操骗来十万支箭,题目为什么是《草船借箭》,而不是《草船骗箭》呢?”真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很多同学点头称是。此时,我未加任何评论,只是对学生说:“到底是借箭还是骗箭,你们读读课文再把意见告诉大家。”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思索、探究。不一会儿,学生的手纷纷高高举起,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同学说;“我认为是借箭,因为到了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又把这十万支箭还给了曹操,有借有还嘛!”另一个同学弹簧似地从座位上弹起来,说:“是啊,从课文中的‘诸葛亮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来,如果是骗箭就不会去谢,借箭才要谢,所以课题应该是《草船借箭》。”说得真是头头是道,更让人叫绝的是一个学生说:“文章的写作意图是要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骗’字是贬义词,题目改成《草船骗箭》,就与文章的写作意图想违背。”更令人心服口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留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又活跃了课堂,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独立探究。学习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学得主动,学有所得。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创设思考、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挥其个性创造力。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抓住“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设计这样的思维训练题:“那歌声真好听,那就放一段鸟叫声(配乐)给你们听听。请闭上眼睛,围绕课文内容和中心,想象鸟儿在唱什么?”一段鸟叫声放完后,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纷纷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环境真幽静,晚上睡觉很舒服。”“这榕树又大又茂盛,真好玩!”“这里的农民真好,不许人来捉我们,我们生活得多么快乐!”“我们无忧无虑地在这乐园里活动、栖息,就像在天堂里一样幸福!”……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领会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采用生活化教学
   创新是点亮生活的明灯,生活同样是创新的养料,源于生活的创新更具科学性,满足创新指导实践的功能,凸显创新能力落实成效。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若想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采用生活化教学法,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用生活的火焰点燃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以“20年后的我们”为题作文时,应先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思考当前自己的状态,并联想自己20年后可能成为的样子,这种联想源于学生本体与学生生活,可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思维活性被激发,使学生在课堂激烈的讨论中展开生活化创想,为作文创作提供养料,待论结束,学生便很容易形成基本的写作思路,便可顺利展开高效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以生活为载体展开创想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能够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五、引导学生读后续写
   所谓读后续写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读后续写,在续写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内容及宗旨,还需在原文的脉络基础上,依据事情的发展规律展开合理化畅想,达成续写目标,学生续写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能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创新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使创新更具科学性。例如,教师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可在阅读理解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展开读后续写,让学生在全文脉络基础上开始作文创作。为实现写作目标,学生需读顺、读懂该文章,并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将无法理解的地方向教师反馈,教师以此为依据展开课堂教学,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同时,学生以《金色的草地》为“线”,以自己的想象为“风”,以所要写作的目标为“风筝”,翱翔在语文知识的天空中,感受语文知识的浸润,由此提升创新能力,凸显语文教学的综合成效。
   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注重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教师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我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自制头饰、道具,进行儿歌情节表演。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因为要表演,学生需仔细揣摩小动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进而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找到了与创新的结合点,并将两者巧妙结合,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印臣.關于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8):282
   [2]毕建娟.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文信息,2017(8):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4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