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关重大,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应在课堂上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创新、打破常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打破常规;想象力;质疑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关重大,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应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创新思维。
比如,在教学“面积的计算”时,我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主题图,并问学生:“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积极发言,然后我引导:“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操场有多大?”接着我继续引导:“那你们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在这种和谐、宽松的氛围中,积极地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经过创设情境,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在主动解决问题中学习了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思考、愉快、活动、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
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能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就让学生自己尝试讲,教师可精讲或不讲,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便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中的“圆心”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拿出一个圆纸片,让他们不用任何工具,找出圆最中心的一点,学生尝试将圆多次对折后,发现折痕都相交于圆中的一点。然后我让学生给这一点取一个名字:圆心。这样,学生便在尝试、操作中培养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创新、打破常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我在操场上,让学生量出50米的长度,再让学生在每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看看10米、20米、30米的距离各有多远。然后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比一比、算一算等实际活动,搞清楚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有机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激励学生拓展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这是外在的激励;另一类来自于对学习本身的成功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他的学习激励是一个不断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动态结构。在评估中得到肯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外在刺激。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洪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使学生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真不错!声音稍微洪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此外,将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并且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誰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摘得小红旗。课堂上能够适当添加上“趣味”这一调味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难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烈等特点出发,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还要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和所教知识的重点设计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生疑、勇于解疑、勇于发问。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设疑生问,引导学生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解疑。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展,借发展促创新,对于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教师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贯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把说话的自由和权力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敢于创新,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行知研究[M].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9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