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 充分自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内容“基因突变”为例,探讨如何用好教材,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要用好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其次,用好教材要善于改编教材,教材中实例、思考题、定义、语句都可以进行改编。
关键词:改编教材;基因突变;自主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到的就是生物教科书。围绕教科书,配套以教师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生物学实验报告册和生物学练习册等,就构成了生物教材。在2017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当实现课程知识目标达成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统一。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课程组织者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尽量避免单纯讲述知识。而且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该有利于学生通过活动构建新知识。
本文即以“基因突变”为例,探讨如何用好教材,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用好教材不是记住教材,生搬硬套,而是有机组织,巧妙呈现。基因突变位于生物教材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是在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作为变异的第一课时,是学生首次通过变异现象,探究其中的本质。那如何用好教材,充分自学呢?
一、 交流讨论课本实例
基因突变的典型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的基因导致血红蛋白的结构改变,最终导致红细胞的形状和功能的改变,这一实例在前一章中已经出现过。只是在前一章中,此例的出现是用于证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在此处此例是用于证明基因突变的改变方式。
虽然用同一个实例,但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研究方面的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本节可以以此做导入,学生因熟悉而减少导入时间,以新问题新角度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问如下:
1. 请两位同学在一分钟时间内分享课后搜集的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信息
2. 你知道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怎么产生的吗?引导学生依次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讨论。
3. 填写书本思考题中的图示
4. 说出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教师提出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理解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的结果。
二、 “问题串”的形式引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对于教材上简洁的定义描述,教师可以提出一串问题,给予一定的时间用于看书,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1. 基因突变中改变方式有哪些?
2. 哪种出错方式能使蛋白质的改变最小?
3. 基因突变发生后,有无可能生物的性状并未改变?
4. 基因突变的主语是什么?选染色体\DNA\堿基对;
5.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什么?
6. 基因突变的时间是什么?
7. 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是不是一定能遗传给下一代呢?
这些问题层层递进,一步步深入研究基因突变这个概念的内涵。因为是问题引导,所以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看书思考的时间,教师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环节,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
三、 填表法简单总结基因突变的原因
四、 辨析题得出突变特点
教材中关于基因突变的特点的描述,有三大段的内容,比较零散。为了简明扼要,教师可以挑出书中重要的句子改写成辨析题,请学生判断对错并说出原因,用从书中收集整理到的有关基因突变的实例举证,归纳出基因突变的特点。
判断题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特别精确的问法,学会判断题,要求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点,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掌握情况。用判断题各个突破,如下:
1. 基因突变只发生某种特定生物。
2. 基因突变只发生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且在特定DNA部位。
3. 一个基因可以突变向不同的方向。
4. 突变频率很低,在群体的突变数也很小。
5. 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
五、 思考题得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提出思考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什么?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都有利吗?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引导学生找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六、 总结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标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哪里学?不需要舍近求远,用好教材,用好生活实例就够了。要用好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本节课依次从基因突变的实例、概念、原因、特点、意义这5个方面来学习,这5个方面也是一环扣一环的,只要加强过渡即可。其次,用好教材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的用,而是要善于改编。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脱离课本交流表达,针对教材中的思考题可以进一步提问深化,教材中的语句可以改编为题目让学生纠错。通过这种方法,用好教材,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4-68.
作者简介:吴萍萍,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5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