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散文语言鉴赏推进路线规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设计初中语文散文语言鉴赏教学时,教师要有教学调查意识,针对教学实际进行规划,这样势必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实践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语言诵读、字词推敲比对、意境体察探索、风格鉴别感知,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推进教学,为学生规划操作路线,确保学生语言鉴赏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语言鉴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12-02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意在表达作诗赋文需要对语言进行推敲锤炼。散文中的经典语言非常豐富,对散文语言进行鉴赏是散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针对性地给出教学引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散文语言描写的意境,与作者形成更多情感共鸣,这样才能为学生规划出清晰的语言鉴赏路线,让他们体会语言之美,形成切实的感知体验。
  一、诵读经典,品味语言的精彩
  诵读散文经典语言,是鉴赏语言最常见的方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精辟见解是语言学习的经验总结,具有极强的哲理性,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经典的散文名篇,这些文本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读。教师不妨从引导诵读开始,发动学生以不同操作形式展开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形成直观体验,通过品味语言的精彩,逐渐建立语言鉴赏认知。
  在引导诵读时,教师需要在诵读方法上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发。如教学《春》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诵读任务:这篇散文语言经典,富有色彩,找出你最喜欢的片段,揣摩作者表达用意,反复展开诵读训练,准备参加班级诵读展示活动。为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文本配乐诵读音频材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并主动展开仿读学习。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课堂诵读展示活动正式开始,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有学生诵读这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其语气把握很到位,节奏感也很强。教师当场进行评价,学生深受鼓舞,纷纷要求进行诵读展示,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
  诵读是对语言的直观展示。教师设计诵读展示活动,给学生创设了语言感知运用的机会,通过诵读展示,让学生对散文语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推敲字词,揣摩语言
  推敲散文的遣词造句是鉴赏散文语言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鉴赏散文语言时,需要有推敲精神,对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其所用的修辞、写法等进行细致揣摩,这样才能对语言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不妨让学生用词语替换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体会文本用词的精准性。在推敲修辞手法时,需要从表达效果入手,让学生明白应用修辞的好处。
  《雨的四季》从四个季节的雨展开描写,将雨的不同特点展示了出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赏析时,先为学生提供例句并列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如这样一段:“……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教师提出问题:这段话中的“怒放”“鼓着浆汁”“丰满”等词语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学生开始仔细思考,并自发进行讨论。有学生认为:“怒放”是极力地、用尽全力地绽开,说明夏季雨水充沛,使花朵有了更多的绽放机会。也有学生说:“鼓着浆汁”和“丰满”与“怒放”形成呼应,都充满了活力,这无疑是夏季雨水的功劳,这些词语都带有鲜明的色彩,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从侧面对夏季的雨进行了描绘,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对关键词进行推敲体会,使学生很快就理清了鉴赏方向。从学生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教师这样的引导是比较恰当的。
  三、体察意境,感受语言情感
  作者在散文写作中创设了很多意境,而读者要通过语言鉴赏走进这些特定的意境。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语言赏析时,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而学生只有进入作者心灵世界,才能准确把握文本脉络。初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但语言敏感度还不够,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提升他们的语言鉴赏品质。
  《散步》一文写的是家庭生活,反映的却是社会大主题。学生初读这篇散文,会感觉很平淡,认为没有太多学习价值。教师需要正视学生的普遍心理,在教学中,不妨从情感角度进行语言鉴赏。有一位教师这样设计:这篇散文虽然写的是家庭小事,但却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仔细阅读文本,找出情感表达最为突出的语句,结合自身体会,说说语言的情感色彩。学生针对教师的布设展开学习探究,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查阅相关教辅材料,很快就形成了学习认知。有学生认为:“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真实心理和情感,因为上有老需要照顾,下有小需要抚养,这应该是自己的责任,作为人子、人父,这是必须有的担当,只有承担责任,才能成就一个人。也有学生认为:“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对比很巧妙,将母子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教师让学生从情感角度展开语言鉴赏,为学生指明了操作方向。从学生个性表现中能够体察到,学生的情感已经融入文本之中,与作者的情感形成碰撞,并从具体感知体验中建立了深刻认知。“散步”不再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了,这里面有做人的大道理,有做人的大情怀,非常值得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四、鉴别风格
  不同作家的语言具有其独特风格,这是语言鉴赏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在展开语言鉴赏操作时,需要关注作者的个性化语言特征。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言特色鲜明。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展开语言赏析: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富有色彩和活力,自然让我联想到了朱自清的《春》,这两篇散文都有丰富的写景内容,比较一下,这两个散文的写作语言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拿到任务后,展开了对比阅读,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成果展示开始,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描写很精美,语言衔接具有较强逻辑性,给人带来的是格式美、意境美。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朱自清《春》中的语言更为活泼,带有更多的自由性,给人的感觉是明快、惬意、诗意,体现的是景致美、情感美。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全笼着一层薄烟。”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给学生创设适宜进行语言赏析的环境。学生对鲁迅和朱自清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鉴赏,很快就得出鲜明的学习感知。从语言色彩、语言构建、语言表现力等方面展开对比,自然能够领会不同作者的不同语言风格。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操作,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个性化语言的重要性。语言表达是一门学问,而只有坚守自己的语言风格,才能赢得语用主动权。
  总之,在散文语言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鉴赏语言创造良好条件,将学生带入散文语言描写的意境中,感知作者情感,体悟散文的意蕴。学生在鉴赏语言时存在认知短板,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出引导规划,以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农越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