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育为先,完善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的功能。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树立德育意识,从细节入手实现德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正能量。这样,数学教学则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展现出该学科的厚重和价值。
  【关键词】德育为先  教育性  育人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立德树人的整体教育目标浮出水面,为培养新一代“四有新人”,各学科都应发挥德育功能,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然,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融入育人素材,应渗透育人话题,将树立学生端正的人生观、世界观视为数学教学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以完善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重视德育,从教师的育人意识开始
  数学是一门注重培养人思维能力的学科,但在不少教师的印象中,数学学科与育人无关,育人是语文和道德与社会学科的事,这种的理解是不妥当的,因为跳出学科本身,数学课堂首先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数学教学理应承担教育学生的任务,其中自然包括德育。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将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考虑在教学目标内,应结合相关内容推动学生的道德发展,推动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如果数学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德育,仅片面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那么学生则很容易变成“解题机器”。为此,数学教师需建立德育意识,将育人作为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并选择合适的载体以最大化地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我在学生探索算理,并掌握两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之,将中国传统的“铺地锦”方法介绍给学生,学生经过观察和比较,发现铺地锦的方法与竖式计算异曲同工,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在交流中将铺地锦的每一个步骤与竖式计算做了比较,从算理上认定这样的方法符合计算规则,再联想到“铺地锦”算法出现的时间,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有很多感叹。在此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表示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由衷的敬佩,表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之后我继续引导学生学习,很多学生的理想都被激发起来。
  在课后反思此教学环节时,我认为虽然这一环节耗费了一定时间,但借助这样的特殊知识,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能使他們从小树立起好好学习、奋发向上的理想,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如果教师使用素材的目的只是让学生知道有这样一种算法,无疑浪费了素材的育人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建立用有教育意义的素材推动学生德育发展的意识,然后才能捕捉机会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将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细节中
  在数学课上渗透德育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事,因为数学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并非德育,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数学课堂的整体性,要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协调,将德育融合在简单的教学环节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具体实施时,可从细节入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触动。
  例如在“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我一开始的设想是创设教材中的情境,以海面上的灯塔为目标确定船的位置,但磨课时发现这样的情境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一些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东南、西南这些方位上。反思这个环节时,我想到了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于是我创设了一个海上搜救的情境,加入一段搜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情况紧急,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出事船只相对于搜救雷达的位置,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紧张情绪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从同一方位和距离有多个目标的矛盾出发,想到了在方位上加上角度这个元素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在之后的练习中,我将地震中搜救的场景融入练习,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队员的身份迅速确定出搜救位置,学生在完成练习时有种神圣的使命感,他们精力集中,很快完成了任务,且正确率极高。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知识的传授和德育相辅相成,教者适当地改变了情境,目的是从心理上为孩子增加一点紧迫感,并让学生产生迅速确定位置的欲望,这对促进学生的思考有很的帮助。因此,进行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曾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目标驱动下尽快完成练习。虽然只是情境中的假设,但是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确实能在心灵上受到触动,有些学生在小结全课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的收获是要学好数学知识,这样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我们才能用最快的速度到达指定地点,给需要帮助人带来福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争分夺秒。我想,这是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体现了学生善良的内心世界,也展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实效。
  三、重视德育,关注课堂多元教学目标
  数学学科有多维教学目标,除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涵盖其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数学课堂的多维教学目标,推动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要实现这样的功能,教师首先要寻求合适的契机,比如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可考虑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合适的话题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引,端正学生的价值观。
  例如,在“认识升和毫升”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节约用水的环节:一个水龙头每分钟大约滴100滴水,1毫升水大约20滴,估算一下,这个水龙头一昼夜大约会浪费多少升水?在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面对数据时大吃一惊,他们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浪费的水太多了,所以在教师提问“遇到水龙头没有关紧的情况应该怎样做”时,孩子们异口同声:“想办法关紧它。”在之后的“我给节约用水献一计”的话题中,学生也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入手,想出了不少节约之道,我引导学生在课后组织环保小组,用数据给周围人一个些启示,学生们信心满满,摩拳擦掌。
  又如,在“互联网的普及”教学中,我请学生收集数据计算互联网的普及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发现互联网的普及率成加速发展趋势,我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不少学生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说明——国家的富强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出来,他们也表示要珍惜如今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长大了要用自己的力量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
  这些案例中的德育虽不是浓墨重彩,但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受到了触动,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社会,数立正确的价值观,数学的教育性也由此显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细微之处入手,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感悟。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要因时、因势,将德育元素渗入学科教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多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韩信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德育教育的运用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121+125.
  [2]陈全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刍探[J].成才之路,2018(36):25.
  [3]王锦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研究[J].成才之路,2018(36):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