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微课助力信息技术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探究实践、延伸拓展等环节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微课,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勇于探究、敢于实践、善于思考,通过搜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9-0045-02
  微课作为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教学资源,它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通常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短小而精悍的微课是支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新型课程资源,它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广泛,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通过对微视频和相关学习资料的学习达到自主学习某个知识点的目的。信息技术教学和普通文化类功课的教学相比,实践性比较强。教师授课结束后,能力较弱的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具体操作步骤可能还不是很了解,微课可以很好地兼顾学生的认知差异,实现一对一的辅导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微课的运用做了一些尝试。
  一、微课导入,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枯燥的信息技术操作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微课导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学习的氛围中去。例如《图片的加工与制作》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恰逢圣诞节来临,笔者在备课时事先录制好圣诞节贺卡封面的制作步骤。微课中的制作步骤如下:首先在Photoshop里新建800*600像素的画布,然后再使用渐变工具制作背景,接着再用魔术棒工具选取圣诞老人并且对边缘进行柔化处理,随后将处理好的图片复制粘贴到贺卡中,最后用移动工具和自由变换工具调整位置和大小以及透明度。整个过程利用微课边演示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子贺卡封面的制作步骤。真实的生活情境加上微视频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静水被掀起了波澜,课堂被激活了。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创作的角色,带着积极的情感全身心投入自主创作中去。微课素材包里还准备了很多富有创意的圣诞贺卡成品图片。有了微课的引导,师生再共同探讨电子贺卡封面的制作步骤,将这些步骤罗列出来,为接下来学生自己制作贺卡的封面以及主题内容作铺垫。随后师生再一起探讨贺卡还需要哪些元素以及自己最想要表达的祝福主题等,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重点。
  二、微课辅助,分层教学
  布鲁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认知水平,将学生按照不同能力分为不同的小组,针对其特点和基础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有责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对于内容复杂且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微课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能很好地帮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逐帧动画”教学活动中,笔者在微课视频里详细讲述空白帧、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的概念,将如何在时间轴上添加空白关键帧,如何在空白关键帧上修改元件内容这些详细的操作步骤事先录制成几个对应的小视频,然后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跟着微课,小组合作设计一个3~5帧的表情包动画,要求立意新颖、有图有文。能力较强的学生看完一遍基本就能着手操作了,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看两到三遍后也能做。微课中的教学内容通过鼠标点击提示,配上旁白注释,加上教师的语音讲解,让学生不仅直观形象地学习,还能根据自己的进度调整快慢,重复观看学习,轻松地实现了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学生在逐帧动画的制作中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设计出不同的作品,各具特色,独具匠心,学生人人都体验了成功,收获了喜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向前迈进一大步,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不会落后很多,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三、微课支持,探究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适时加入微课,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创新意识。例如在“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教学活动中,笔者创设了“经典诗词大会”的情境,每位学生都化身为一位小诗人,为自己的诗词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并且配乐,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学生通过欣赏微课《中国元素》,感受诗韵的魅力和画面的协调统一,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中都激情洋溢、跃跃欲试。微课通过演示和分段讲解,将素材的获取和详细的制作要求以及注意的细节等都一一说明。特别是在介绍鼠绘功能时,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难掌握,“编辑顶点”的功能仅凭一次讲解和演示是完全无法理解和消化的,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添加顶点,不断进行曲线的调整,最后才能基本达到目的,利用微课就能反复多次观看,看完之后再去操作,学生的成功率得到了提高,动手探究能力得以提升。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主探究,大胆创作,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沉醉在独创的快乐中。通过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创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微课拓展,课外延伸
  信息技术在初中所有学科中的地位决定了学生课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相当少,通常他们完成了课堂上的练习之后就不再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当然也有部分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利用云平台构建学习的桥梁。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电子白板,配合鸿合i学软件进行教学。学生端和教师端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把教学的课件、微课、习题等上传到自己的教师端,学生在课后可以登录帐号学习这些资源。同样起辅助作用的还有QQ群、微信群、乐教乐学平台等。这些多元的沟通方式拓宽了学生课外学习的途径。例如在学习《信息的数字化》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对于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还不太熟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分析,把二进制和十进制数相互换算的具体步骤通过微课的形式上传到教师端的资源共享平台,供学生在课下继续巩固学习。学生在课上听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对照微课进行二次学习理解,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题目进行挑战过关,把所有的重难点问题逐一解决。教师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沟通框架为学生答疑解难,提高了学生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总之,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一节课教学活动中一直是教师讲解、演示,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倦怠,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就无法得以施展。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的不同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课前激趣到课中辅助,再到分层教学整体优化,最后到课后延伸突破,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再也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更多的学习空间是在课后,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微课作为集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信息于一体的多元资源,它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能够启发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动手,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微课短小精悍,灵活有效,课虽微,功效却不微,有它助力,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将会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 周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7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