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学术不端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大学生学术不端现象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通过问卷调查采集了某高校大學生学术不端影响因素的实测数据,观测变量包括: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侥幸心理等。建立了大学生学术不端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制度因素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制度因素负向显著影响大学生学术不端的行为,影响最大,相关系数达到-0.564,其次为环境因素,相关系数为0.453。
  关键词:大学生;学术不端;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044-03
  学术诚信是高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德和操行,是高等教育的必要环节,但是近年来,大学校园中各种考试作弊以及剽窃、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Academic Dishonesty)现象屡见不鲜,诚信问题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如何有效防范和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学术不端一般指学生在专业学习、课程考试、论文撰写、参与竞赛等学术活动中,采用了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的行为,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大多难以直接观察,其真实的影响程度也无法通过传统的调查进行统计,导致相关研究仍然主要是凭借经验的判断和一般定性分析,缺乏量化研究。
  一、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关于学术不端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是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Davis认为个人学术诚实和道德水平的缺乏会导致学术不端行为[1];Barbara等指出经济压力、个人声誉,以及对相关规范和程序的了解对学术不端行为均有影响[2]。国内学者华正伟从主体性欠缺、制度性欠缺、法治型欠缺、人文精神欠缺四个方面对此进行剖析[3];王雯姝指出,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是由社会诚信缺失、学校教育缺位、学校管理滞后、大学生群体奋斗精神淡化和个体价值观错位所导致的[4]。
  综合国内外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假设。
  H1:学术不端行为受自身因素正向影响。
  H2:学术不端行为受环境因素正向影响。
  H3:学术不端行为受制度因素负向影响。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包含自身因素、环境影响、制度因素和学术不端行为4大因素(潜变量)和14个观测变量在内的变量体系(见表1)。
  (二)模型构建
  大学生学术不端的影响因素涉及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不便直接量化,因此需要用结构方程进行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用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常用于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中。结构方程模型可用于分析一些涉及潜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比一般的传统方法更适合该类问题的分析。本文使用AMOS20.0软件来完成模型的分析。
  二、问卷调查与信度分析
  (一)问卷调查
  针对于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了问卷,其中包含4个因素的14个指标。问卷中涉及的问题本文均使用李克特(Likert scale)5点量表法。问卷的初稿为46个问题,首先进行了预测试,在小范围内进行了调查,通过删减修改最终确定为40个问题。用最终确定的问卷对北京某高校学生进行了大样本调查,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发放了500份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50份,收回率占90%,符合统计学要求。
  (二)信度分析
  为确保本次调查样本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文对其进行了信度检验。依据克朗巴哈Alpha系数评价量表,最小接受的信度值为0.7,如不满足条件需对量表设计重新设计。借助SPSS对4个潜变量进行信度检验,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制度因素、学术不端四个潜变量Alpha系数分别为0.722、0.712、0.798、0.703,均满足条件,表明样本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三、模型实证分析
  (一)拟合度检验及路径分析
  从检验结果来看,整体来说主要的统计量除了CFI值以外,其他都通过了适配的标准,说明大学生学术不端影响因素模型与观测数据整体适配,模型的假设得到统计支持(见表2)。
  由AMOS20.0的验证结果得出,三个关键路径系数的概率P值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P<0.05),除了制度因素路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估计值为负数外,其他的均为正数。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假设H1、H2、H3都得到了相应的验证。
  自身因素对学术不端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346,概率P<0.05,表明前者正向显著影响后者;环境因素对学术不端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453,概率P<0.01,表明前者正向显著影响后者;制度因素对学术不端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564,概率P<0.05,表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
  (二)因素影响程度分析
  总体来看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制度因素三个潜变量对学术不端的影响,制度因素(-0.56)的影响最大,环境因素(0.45)的影响次之,自身因素(0.35)的影响相对较小。
  1.自身因素。自身因素4个影响因素中,侥幸心理(0.32)和就业压力(0.29)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大,且概率P<0.05,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学术压力(0.26)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特别指出的是学术能力(-0.22)与学术不端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表明学术能力越强,学术不端反而会降低。相关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论。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3个影响因素中,所有概率P<0.05,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各因素对个人特质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同学影响(0.62)和社会风气(0.50)两个因素影响相对较大,教师素养(0.39)的影响相对较小。   3.制度因素。制度因素4个影响因素中,所有概率P<0.05,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各因素对学术不端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惩处措施(-0.64)、诚信教育(-0.72)的影响较大,其次为政策执行(-0.56),管理制度(-0.46)的影响较小。
  4.学术不端。学术不端3个观察变量中,所有概率P<0.05,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各变量对学术不端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作业抄袭(0.76)现象表现最为突出,其次为考试作弊(0.57),最后为论文造假(0.38)。
  四、结论与建议
  (一)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计量结果显示侥幸心理、就业压力、学术压力可以诱使学生产生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学术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易产生不端行为,而侥幸心理和就业压力相较另外两个因素影响更为显著。因此,高校不仅要注重在学术学业层面上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术能力,制定科学培养方案以适当减轻学生学术压力,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一方面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注意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压力疏导,以减少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要开展良好的心理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不良心理,引导他们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业。
  (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统计显示,同学影响和社会风气两个因素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起到了较大影响。大学时期的学生极易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不良学术环境和氛围不仅危害学生个人的成长,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潜在损害,因此,学校、政府、社会都要为建立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肩负起责任。对于学校来讲,要积极营造良好学风、校风,从寝室、班级做起,营造良好的学习互助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能力。另外要对教师的学术素养进行严格审查,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要通报批评,还要建立相应的评审机制。对于社会及政府部门来讲,应该多渠道、多层面地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树立优秀的学术典范,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构建良好的学术秩序。另外,由于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接触密切,影响较深,因此特别要加强新媒体不良信息监管力度,坚决遏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蔓延到校园中来。
  (三)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
  本文的计量模型验证了制度因素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诚信教育、惩处措施、政策执行都对学术不端行为有较大影响。当前,高校对于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已经进行了严格的防范,但对于抄袭作业、论文造假等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政策执行上也不严格。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不仅要做到全面有效,而且更要注重面對学术不端行为在政策执行上的严格和规范。在调查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对学校政策规定不熟悉和不了解的情况,因此,应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对政策制度和学术规范的解读,确保发挥学校政策制度对于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Davis M S,Riske M L,Seaman M.Research miscon-duct:an inquiry into etiology and stigma[R].Final Re-port Presented to the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Am-herst,OH:Justice Research& Advocacy,Inc(2002).
  [2]Barbara K Redman,Jon FMerz. Evaluating the over sighting of scientific misconduct [J].Accountability in Re-search,Vol.12(2005),p.157-162.
  [3]华正伟.略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7,(04):86-88.
  [4]王雯姝,杜晶波.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3):83-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