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大城市社会治理知识图谱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十九大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打造共享共商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7-2017年的237篇期刊论文分析,绘制社会治理创新领域的知识图谱,通过图谱分析表明当前大城市社会治理研究集中于社会治理模式、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
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治理;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025-02
转变大城市社会发展的方式、提升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国内学者对社会治理及大城市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积累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文运用citespace对社会治理创新相关文献进行的可视化分析,阐释大城市社会治理研究的推演历程、分析大城市社会治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及治理困境。
一、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样本数据源,以“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创新”为检索词,年限为2007-2017年,期刊来源类别为CSSCI心期刊,剔除主题不符、报告等非学术论文,获得237篇有效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运用CiteSpace V的文献共被引、共词网络及作者共被引功能,绘制社会治理及社会治理创新领域(2007至2017年)的知识图谱;通过绘制共词聚类图谱和时区视图,结合算法动态识别共引聚类和研究热点。
二、研究热点和知识演进分析
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知识图谱与时区视图分别探究大城市社会治理研究的热点与知识演进趋势。
(一)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对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核心研究观点的有效提炼,为此针对关键词进行共词网络分析利于把握某一研究领域内学术研究的现状及热点。对社会治理和社会治理创新主题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以关键词为节点,年度为时间片段,阈值项为“Top N per slice”,阈值设定为每一个时间片段选择前50个高频节点数据,选择MST算法,对样本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前10位高频关键词(分别是:①社会治理95次;②社会治理创新89次;③创新19次;④基层社会治理15次;⑤社会组织8次;⑥治理创新8次;⑦大数据7次;⑧社会治理体制6次;⑨社区治理5次;⑩法治5次)进行词频排序分析,可以直观展现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
1.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包括包容性治理、网络化治理、合作治理,大数据等。社会治理是动态的实践样态和静态的理论模式相结合的概念,涉及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治理手段与过程,以及治理目标等治理要素。在调整社会治理主体间的关系,转变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以及协调社会治理过程的问题上,学者们提出诸如包容性治理、合作治理以及网络化治理等社会治理模式的内涵。余敏江认为,作为一种在发展权利的享有、发展机会的共有及发展成果的共享等多层面体现出的“包容共生”的价值取向,包容性治理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有效调解社会矛盾、整合多方利益关系、确保利益共享的重要战略选择。[1]网络化治理旨在协调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结构,孙健、张智瀛分析了网络化治理研究的资源依赖、结构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三个视角和未来网络化研究的进路。[2]以“善治”为最终价值目标的社会治理模式,也在为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选择。
2.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涉及农村社会治理、社区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经验以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基层包含农村和城市两个地域范围,农村和社区的社会治理实践给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经验,学者多从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特征的农村和社区社会治理的个案中来总结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及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王诗宗、吴妍通过对杭州市余杭区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的分析,结合该会议制度的治理成效,认为该会议在形式和功能层面的创新或可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基层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3]詹国彬也以宁波市北仓区“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为个案,围绕治理结构转换、权力互动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关系考察这一模式的运作机理与实践成效,并解读该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及其限度。在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及创新的研究上,卢福营结合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十年治理成效就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可延扩性做初步研究。
3.社会治理体制及体系研究,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格局等。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加强重点领域的机制和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以及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等社会治理机制体系创新成为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在社会治理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研究上,周庆智认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变社会治理方式要将体制内的社会组织建设和体制外社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相结合,形成公共权力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关系。[6]在推进社会治理格局研究上,龚维斌通过解读十九大报告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五个层次的重点任务,贯彻落实十九大的指示精神以开创社会治理格局新局面。
4.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包括基层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协商民主等主題。学者主要探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王河江、陈国营等认为,公共治理与协商民主在理论上和现实上都具有耦合之处,发展协商民主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赵宬斐认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两种基本的价值观:一是顶层设计的现代性意识;二是基层实践的在地政治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紧扣“现代化”的核心词汇,使当前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能够符合当下经济社会转型的中国语境。
(二)时区视图分布的知识演进分析
1.Timezone view是从时间跨度上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它可以显示出共引网络中节点随时间变化的结构关系及不同时区内关键词分布的特点,继而得到社会治理和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在不同时区知识演进的过程和特征。 2.社会治理研究的平稳期:2007-2012年研究在时区视图上分布呈现平稳化。国内社会治理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方案》正式将“社会管理”“宏观调控”“公共服务”一起列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学界多将“社会管理”作为研究主题。
3.社会治理及创新研究的兴起和高潮:2013-2014年,“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主题的研究兴起并逐渐勃发。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使用了社会治理的概念,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研究逐步学者聚焦的领域。
4.社会治理新命题的出现及其多样化:2015-2017年社会治理领域出现了“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网络化”“大数据”“网格化治理”“包容性治理”等新命题。伴随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传统社会管理理念不再满足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需要;改革的实践结果也产生了适应性问题,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由于其独特性也产生了社会治理的困境,农村和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基于典型个案的良好实践成效逐步进行推广和扩散,使实践走向理念再次走向实践。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使“互联网+社会治理”成为新的模式探索,并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动实现社会治理过程监控和结果监督。党的十九大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提出阶段和目标,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推进社会治理及创新研究刻不容缓,致力于实现社会治理“善治”的理想目标。
三、结语
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及结合时区视图的可视化分析,可见社会治理和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呈现平稳发展到爆发式增长再到多领域热点发散的趋势。关注社会治理和社会治理创新的知识演进和发展趋势,更有利于把握我国社会治理及创新的发展脉搏,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更好地服务于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实践。
参考文献:
[1]余敏江.从技术型治理到包容性治理——城镇化進程中社会治理创新的逻辑[J].理论探讨,2015,(1):141-145.
[2]孙健,张智瀛.网络化治理:研究视角及进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4,(8):72-75.
[3]龚维斌.努力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J].行政管理改革,2017,(11):54-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