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教育信息化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实现专业教育课程信息化是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高校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为培养高等专业人才做出努力。文章对课程信息化和专业教育的含义、信息化课程建设对专业教育的实践意义、信息技术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意义、信息化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建设;专业教育;意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8-0004-02
近年来,信息化教育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信息化教育的实施程度也成为国家对高校专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无线网络、物联网、智能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对大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要求也日益提升。这就要求高校加大信息化课程建设的力度,通过信息化教育手段开展更高效、更便捷的专业教学。可以说,实现专业教育课程信息化是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岗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为培养高等专业人才做出努力。
一、课程信息化和专业教育的含义
1.什么是课程信息化
课程信息化,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渗入到课程设计和课程操作中。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对专业课教学进行有效的革新和改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概括地说,课程信息化是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对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什么是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也叫“专门教育”,指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我国实施专门教育的机构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进修班、培训班等。专业教育一般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贯彻落实专业教育,要求高校教师对受教育者进行本专业从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教学,需要高校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等都符合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信息化课程建设对专业教育的实践意义
专业教育课程信息化有助于各专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优势,不断发掘个性化教学资源,探索符合专业素质要求的课程设计。这不仅能够保证学生课上和课下学习的连续性,而且能够保证学校教学的高效率。
1.有助于高效管理专业教育课程
移动端所提供的一系列教学资源、素材,能够有效地为教师的教学素材、教学测试等提供管理模式,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分组有效地划分知识点单位,实现各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大量信息资源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在本专业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加轻车熟路地进行课程管理和课程设计。
2.有助于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分析
教师通过运用信息化课件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行为,能够对学生各项目的学习过程、课业得分、考试成绩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教师通过信息化终端生成的数据和图表,能够对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掌握,便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3.有助于学生探索多样化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获取知识的状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双向的交流、互动。很多学生缺乏获取知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解决学习困难只能依靠咨询教师。为此,信息化课程建设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手机、PC)和资料库(知网等),通过智能搜索引擎(百度、360、搜狗等)搜索学习资料,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学习平台。
三、信息技术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意义
从目前专业教育实施现状来看,信息技术和专业课程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促进了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架构改革。第三,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了对课程架构、课程内容和教学评价的管理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对信息化课程建设理解得越深刻,开展得则越深入。信息技术和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确立具有信息化特色的专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以人才培养为指导思想,要涵盖合适的人才素质、知识和技能培养方案。在课程设计中,教学目标要体现出本专业的优势并且符合本专业的岗位需求,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第二,有利于全面规划专业教育信息化课程内容。规划专业教育信息化课程内容时,教师应以实现课程资源信息化为目标,抛弃以往課程内容固化在纸质教材上的单一模式,将教学内容依附于数字化平台,依托网络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做到课程资源信息化,为学生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
四、信息化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1.教学目标的平衡面临挑战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的教育观念和目标。在以往,很多人认为学生可以在技术课程中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学习技术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受教育需求。但是当今信息化社会,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比如很多企业要求应聘人员不仅具备合格的专业素养,还要掌握基本的电脑软件操作能力和对互联网信息的捕捉、吸收能力。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安排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还要适当开展信息化技术操作教学,平衡好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面临挑战
在信息化課程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的期待不高,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学习中感到有些困难,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自主学习的兴趣不高。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信息化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信息化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五、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有效对策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依托信息技术知识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传达自主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将信息技术当作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不要本末倒置。
2.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立体整合
在具备专业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信息化课程,就需要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立体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对这两者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一个信息集合平台。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投影技术和电子白板设施实现多维元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事实证明,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立体整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推动专业课程的发展。
3.提升信息化课程建设对专业教育的辅助功能
信息化课程的建设,应该强化其对高校专业教育的辅助作用,辅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化课程建设应该引领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发展潮流。在信息化课程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先进的信息化课堂上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和专题形式的学习,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4.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信息化课程建设
信息化课程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保障。学校应该合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教学资源的价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吸收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步调,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还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5.实施混合课堂模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
实施混合课堂模式教学的主要思路是将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时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指导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则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观看视频课件,在观看过程中进行学习记录和思考,还可以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在线上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实现协作学习,让教师从知识的施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六、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信息化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而且能够依托信息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这对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信息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和专业教育课程进行紧密融合,制定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双重教学目标,全面建设和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并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水平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毅,张衍.以信息构建与信息交互为定位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以美国iSchool联盟院校为样本的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06).
[2]陈奎庆,毛伟,袁志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
[3]周光礼.论高等教育的适切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歧与融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
[4]孟祥保,钱鹏.国外数据管理专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现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06).
[5]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31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