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多来源于直接兴趣。如果他们对某种活动感兴趣,就会以较长的时间关注或者参与,反之,即使施加其他外力,也无济于事。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一种心理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直观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直观操作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直观操作是通过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有助于化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教学概念抽象化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棒(9捆,每捆10根)。9根9根地数,数到81根,比赛谁数得又对又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情绪,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让数得对又快的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数的。通过交流,选择最好的方法重新再数一次。通过动手操作,他们就会发现先从每捆里取出一根,再一捆一捆地数的方法是最快最准确的。为了让學生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边操作边思考:1捆取出1根还剩几根?2捆取出2根还剩几根?3捆、4捆、9捆呢?通过操作与思考,学生很快得出:1个9比10少1是9,即一九得九;2个9比20少2是18,即二九十八;……9个9比90少9是81,即九九八十一。进而归纳并编出9的乘法口诀。通过这样反复的操作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原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时,我先设计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再要求学生说出48+25的口算思维过程。接着又提出:如果把算式中的加号改为减号,即48-25,也就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那么你会不会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来计算?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利用旧知识和原来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索,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游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计算比较枯燥,加上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学生计算题做多了,就会产生厌倦情绪,缺乏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把游戏引入课堂,把数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计算技能也得到训练。如在第二册的“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的教学中,当学生学完例题后,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先把简单加减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分别写在卡片上,发给学生,让拿着条件的小朋友上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而这时拿到卡片的同学就要认真地看好自己卡片上的问题是否与条件对应,相对应的就是他要找的朋友,应马上走上台与拿条件卡片的同学站在一起,并说:“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全班同学齐读题,一位同学口头列式解答。由于全班学生始终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看、想、说、做,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同时体会到学数学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活动。
  四、实践活动,巩固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学科内容的理解,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数学活动课中,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力求题目新颖、有趣、有较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加活动,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如在学生学完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后,我上了一节数学活动课,题目是“和动物交朋友”,课中设计了数动物的种类、比较两种动物只数的多少、帮助小动物找家、帮小动物改错题等有趣的计算活动。活动中学生的情绪特别高,人人认真思考,争着答题。在这种既轻松又愉快的情境中,学生不但巩固了已学的知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得到训练和提高。
  五、培养创造思维,发展学习兴趣
  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强化认识,形成技能,熟练技巧,发展相应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真正领略创造的快乐。这对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变异问题,把条件和问题互换,或在条件和问题上稍加变化,让学生从这些变化中通过对比、分析的思维活动辨出差异,变换思路;或根据条件,从不同角度提问题;或用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条件,给学生创造求异思维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设计一组条件“有16只白鹅,9只黑鹅”,而没有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当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而焦急时,我及时启发鼓励学生:“谁来帮助他正确地提出问题?”通过一番动脑之后,大部分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用加法或用减法算的问题。这样为全体学生创造一个动脑的机会,使他们尝到创造的喜悦。
  又如,教完简单的几何图形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后,我让学生用硬纸片分别做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几何图形,然后提出“你能拼成什么?”的操作活动。活动中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不但拼出许多生动有趣的图形,还懂得利用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等等。这样,学生不但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较深层的理解,而且有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他们热爱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把学生从一个枯燥的数学计算引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厌学为乐学、会学,学会数学。这才是一个小学教师长期期待的一种成功。
  【作者单位:诏安县深桥中心白厝小学  福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0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