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感关怀缺失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伴随着寄宿学校日益增多,寄宿生的情感缺失问题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寄宿制学校也将学生的情感关怀融入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情感关怀缺失;农村;中小学寄宿生
  寄宿制学校在农村逐渐兴起,并且成为农村地区主要的办学方式。实行寄宿制度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暴露了该体制的问题与弊端,学生在学校寄宿过程中的情感缺失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部分学生的心理、人格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此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一、完善寄宿制学校的环境建设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但是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对学生的管理是封闭的,把学生与社会完全阻隔了,这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就要利用教学环境去弥补这一缺失,寄宿生全部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打造一个温馨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情感也有一定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而教学、生活的软环境就是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甚至人格建立的重要因素。学校内部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应该给人以温暖,墙壁上还可以悬挂一些名人字画、信息专栏等人文气息浓郁的布置,学生从这些地方经过时都会被这些细节所感染,从而内心获得不同程度的情感满足。软环境对学生内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名人字画、积极的诗词语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还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给寄宿生营造一种归属感。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寄宿生生活的地方,打造温馨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学校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也体现了学校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与理念。
  二、老师是寄宿制学生的情感来源
  不仅仅是中小学生,乃至大人如果长期对情感关怀缺乏,都会有诸多不适产生,比如暴躁、焦虑等。因此情感是人类心理健康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就要积极、努力地充当学生情感关怀的来源,主动关怀他们、理解他们,尽量去满足他们内心对亲情的渴求。农村中小学寄宿生仍处于心智发展阶段,因此如果老师能够认可他们、鼓励他们,并且像家人一样去关心他们、爱他们,他们会愿意亲近老师,对于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能够很快掌握,还会让自己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不断改变自己。
  老师与学生之间就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的,老师如果可以真正关心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打动他们,那么学生反馈给老师的是积极的学习态度、优质的课堂纪律以及积极向上的人格状态。比如小学寄宿生,年龄小、能力弱,不仅在学习上尚且需要家长的陪伴,生活上各方面更是需要照顾。那么老师就要对这样的学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就像是他的家人一样照顾他、呵护他,教给他如何去照顾自己。小学生在生活中清洗自己的衣物时,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他一定会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亲,渴望得到家人的帮助与关爱,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帮助他解决困难。也许不用帮他把衣服清洗好,但是可以陪伴他把事情做完,陪伴其实是表达感情最好的方式。在陪伴他洗衣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温柔地、耐心地教他如何清洗、重点洗哪里,衣服应该洗几遍算洗干净等生活的常识,学生这个时候一定会认真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并且对老师的关心满心欢喜。虽然是一个洗衣服的过程,但是却可以从老师这里得到情感关怀的极大满足。其实中小学寄宿生离开父母身边,独自一人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很多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与对象,更没有关爱自己的来源,这种不良的情绪难以排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老师就是寄宿生情感补足的最好来源,所以老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填补这个特殊群体的情感缺失。
  三、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年龄很小就离开家庭、父母亲人,自己在学校独自生活,内心是十分孤单的,而且对外在环境非常恐惧,所以老师就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心理问题。儿童的同伴关系正好对应了这一问题,学生在学校中都是独立的个体,又都有同样的心理问题,那么如果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那么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在学校内情感关怀缺失的痛苦,还对学生以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在学校内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很多问题都需要自己去面对、解决,如果可以和同学很好地相处,在学习、生活中都有伙伴可以陪伴,那么学生内心的孤独感会减少很多。要想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老师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搞好接纳工作。一个学生能否被班级团体接纳、同学接纳,主要看老师对这个学生的态度与评价,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力最大,随着年级增长,学生有了自主的判断力,这种影响会逐渐降低,但是老师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因此老师要客观地看待每一个性格独特的学生,要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减少在教学中因为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正面、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其建立融洽的、愉快的同伴关系。
  四、总结
  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情感关怀缺失问题要得到很好的解决,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制度与管理,更离不开老师细心、耐心的呵护。让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愉快的学习状态,会对他们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轶.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学,2017.
  [2]吴玉琴.基于亲情缺失的城市中小学寄宿生情感关怀研究[J].学周刊,2017(5):207-208.
  注:此文是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情感关怀缺失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3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