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大力倡导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其学习体验,使其得到更大进步。而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达成这一要求,就一定要注重“以学定教”这一理念的渗透,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基于此,以此为话题,对“以学定教”的实现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语文;运用研究
在传统模式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所占据的主导性过强,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这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也应积极改善这一现状,将“以学定教”这一理念引入进来,以此来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促使生本教育得以真正实现。可见,在当前对此话题加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掌握学生学情,找准立足点
人们常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在实现“以学定教”的过程中也是如此[1]。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學习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促使“以学定教”得以真正实现。在这其中,教师也应做到面向学生全体,而不是只将权衡点放置在几个学生身上,以此来落实均衡教育,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
例如,在讲解《乌鸦喝水》一课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易于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应预先猜测到的。因此,在课前准备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推测,如:“小乌鸦在找到水瓶到喝到水的期间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活动呢?”“为什么小乌鸦喝不到水不找其他动物帮忙呢?”“除了将石头放置在瓶子中使水上浮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让小乌鸦喝到水吗?”等,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做到有所侧重,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疑惑,真正发挥出教育效果,使“以学定教”得以真正的实现。
二、关注学生学情,找准平衡点
在新课标大力的提倡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密切关注,只有这样才能找寻到最正确的时机点拨、引导、辅助等,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下去。因此,在“以学定教”这一理念的导向下,教师也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举一动,以此找寻到教学的平衡点,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2]。
例如,在讲解《去年的树》一课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就会非常不解:“为什么大树在变成火焰之后,小鸟却依旧要对其唱歌呢?这样大树不也听不到吗?”对于这样的想法,教师不应立刻否认,而是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静下心来,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大树和小鸟间的真挚友情以及小鸟的信守承诺等,真正地找寻到教学的平衡点,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得到深化,满足其学习需求,将“以学定教”的导向作用展现出来。
三、调控学生学情,找准生长点
小学生的思维有着较强的跳跃性。因此,当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与教学活动中有着相伴相生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在“以学定教”的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控,进一步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力,使其在局限的课堂中得到更多。
例如,在讲解《金色的草地》一课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就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质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草地不应该是绿色的吗?”“课文中为什么草地一会是金色的、一会又是绿色的呢?”等。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让其投入到文章中进行细致性的阅读,使其解惑答疑,懂得这是因为蒲公英花朵的张开与合拢,才使草地变了颜色,大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自主分析、探究中得到更多。
四、反思学生学情,找准延伸点
在引入“以学定教”这一形式后,也要求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及时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为后续教学变得更加优质、完善[3]。
例如,除了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之外,也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着重反思,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还是实践活动太少,抑或是准备材料不充分等,以此来找寻到教学的延伸点,以在完善教学流程的同时,将“以学定教”的内涵、价值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致力于“以学定教”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能满足新课改的所提要求,促使生本教育得以真正实现,也能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在课堂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获得更多。虽然,在现阶段,部分教师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我相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解决这些不足,促使高效课堂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黄素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9):45,47.
[2]黄荣华.浅析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J].名师在线,2018(10):61-62.
[3]许锦城.“导学—施教—评价”模式下的语文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7(25):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