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管理:应在“软均衡”上“着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学管理应在“软均衡”上“着墨”,如科研兴校,促教学上档次;德育为先,促管理有方向;夯实队伍,促教育出质量,以此抓实抓好学校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研兴校;德育为先;夯实队伍
  一所学校,固然要在教育云平台、智慧校园、数字化等“硬均衡”上下功夫,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然而,仅仅从“硬均衡”上“着墨”是不够的。窃以为,一所小学要想培育现代化的好学生,必须从教育科研、学生品性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软均衡”上入手,以此抓实抓好学校管理工作。
  一、科研兴校,促教学上档次
  曾有专家言:“没有科研过不长日子。”的确,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要上档次、要水平、出质量,不能仅仅靠老师们的死教和亦步亦趋的“勤教”,还应该通过科研引领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着良性的、健康的、科学的方向挺进。那么如何做到科研兴校呢?
  我们的做法是在每周周五下午放学后,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而在平时,则通过微信群、QQ群、校讯通等平台进行互动研讨,在一些有意义的“生成点”和“延伸点”进行交流、商榷和分享。我们坚持“三个转变:”变“单纯学习文献理论”为“立足于学科质量提高的教研”,变“随随便便走过场”为“扎扎实实见实效”,变“乱看一通”或“毫无目的”为“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专题培训,整个过程呈现出一派“知无不言、百家争鸣、摇曳生姿、生机盎然”的良好教研氛围。此举实现了经验共享,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理论总结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为此,我们开展了旨在提高教研质量的系列教研活动,如课前备课比赛和说课活动、课中优质课比赛活动、课后评课沙龙等活动。随后,我们组织教师进行评课,悉心观察分析,横向、纵向对比研究各类数据,查找问题,以此研究调整方向,推动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推动学校管理向内涵式的深处挺进。
  二、德育为先,促管理有方向
  德育是“软均衡”发展的另一重头戏。的确,无论技术如何过硬,硬件多么先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品性教育和理想教育如果滞后的话,学校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学校德育生态就是苍白的、单薄的、得不偿失的。窃以为,学校德育应该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应该和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应该和各种仪式教育融合起来。如此,德育管理有方向、有根、有后续力,“道德的生成变得自然而然。”[1]
  各种事件、活动、节日、仪式,经过创造性地开发与整合,应该变成有价值的德育资源,成为滋养孩子们德行的“维他命”。比如“国旗下献词活动”,结合时令特点、仪式纪念、节日庆祝(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进行针对性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互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演讲活动。还比如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传统文化和德育深度融合活动、“童心向党”主题队会、“4·5清明节”英雄故事演讲比赛活动……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2]以上活动与传统优秀文化糅合在一起,让传统中的精华内化为内心的精神养分。实践证明,传统文化活动愈丰富,孩子们愈能得到多方面的滋养和锻造;活动愈适宜,德育愈有生命力和后续力;活动愈多元,学校愈能朝着生机盎然的发展道路上挺进。
  三、夯实队伍,促教育出质量
  学校“软均衡”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师队伍发展。的确,培养一群对教育用情、用心、用力的教师队伍,才是打造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创新校园的应有之义。比如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外派教师到课改先进地区学习教改课改先进经验,博采众长;也可以采取“請进来”的方式,邀请教育权威专家到学校以学术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与座谈、教学现场指导及教学咨询等形式引领全体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走出去,看先进学校的教师管理实践;请进来,听专家的把关号脉,高处着眼,吸纳国内先进的教学管理及教学实践,立足改革、创新,积蓄回天之力。
  还可以通过反思写作,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的确,如何在教育教学之余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教学反思,对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进行深根细作式的梳理、沉淀、总结,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才是学校管理回归人性化的至真法宝。的确,没有反思就没有醒悟,没有沉淀就没有洞察,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正所谓:“多一份梳理,有机会去粗存精,多一些沉淀,有机会细嚼慢咽;多一份反思,有机会专业成长。”
  还可以进行教育事件反思,在此基础上,撰写反思日记、教育案例、成长故事等;可以进行教育过程反思,如是否可以改进已有的教育方法、策略和模式;还可以进行集体群团反思。尽管在集体中,总是有一些“不同政见者”,总是有一些“不和谐音”,总是有一些“意外之音”,但这恰恰是滋养教师、锻造教师和成长教师的宝贵契机。
  总之,好的学校一定要注重在“软均衡”上的精细发展和长远发展。或许管理措施出台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此过程中,人文生态的重构、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教师自由创造之光的闪烁,才是学校管理中更加需要的境界。为此,学校管理者需要改变管理思路,为师生搭建最接地气的舞台与空间,为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中长远发展出谋划策,打造摇曳生姿的学校管理新时空。
  参考文献:
  [1]程晓云.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教师月刊,2013(2):12.
  [2]许锡良.怎样判断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2):61.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