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九年级化学两极分化成因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了九年级化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三种改善对策。包括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质量;利用多媒体、模型、投影等教学设施,增强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两极分化
  一、九年级化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在初中教学中,由于社会发展等各种原因,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升学率更加重视,而忽略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素质教育。在九年级教师眼里,他们看到的只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也更关注优等生的学习,而成绩差的“劣等生”经常被忽视。据笔者和同事的调查,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优等生的课堂提问和课后辅导机会远远大于劣等生,这种不公平待遇,使优等生充满自豪,进而更加努力学习,而劣等生心中则充满不满,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此外,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实验的作用就是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1]。但是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学校经费不足或者教师认识不到实验的重要性等原因,导致实验课效果非常差。
  (二)学生方面
  对于学生自身,经过初一初二的学习,很多差生已经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习有了自卑感,导致他们不愿意学习。此外,对于化学学习,很多学生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导致花费的时间与收获的效果不成正比,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严重的会对放弃自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对学习心灰意冷。初中化学是在九年级新增的学科,经过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即使有部分学生感兴趣,也是体现在实验上,对动手操作充满了好奇,实验以外的枯燥知识,仍然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二、改善九年级化学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对于九年级化学两级分化现象,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同时平等对待不同学生[2]。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尤其是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避免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建立学习小组,在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学生之间的帮助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可使学生相互了解,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有效缓急两极分化现象。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化学教师坚持以教师为主要,学生为次要的教学模式,同时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化学课堂枯燥的学习气氛。在九年级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实验能推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常见的碱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在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倒扣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通过真实的实验和反应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变化的奥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质量
  随着九年级化学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我国初中教育研究方向,也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逐层分析化学内容,有效解决重难点知识。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大致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接着结合水分解实验和水分子模型,分析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观察计算水分子中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
  此外,多媒体教学对化学课堂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现象,具体化化学概念,并根据真实的实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关于分子和原子知识,其原理难以直观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将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解释清楚,而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生动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让学生对化学反应一目了然,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增强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九年级学生心智也不太成熟,抗压能力弱,因此,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在升高中的压力下,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我国新课程指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重视学生实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想改变两极分化,新课程的要求不可忽视,化学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平等对待不同学生。此外,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首要接触化学,要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单一性,利用有趣、生动的化学知识,吸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例如,应用多媒体、模型、投影等教学设施,从感官上刺激学生,用球棍模型等让学生认识分子和原子,继而感受微观物质世界的奥妙。将原子比喻成积木块,分子比喻成由积木组成的各种样式,得出微观上的化学变化实质是原子重组为分子,分子分解为原子。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数量、种类等不会变化的结论,形象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会产生常见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要正确认识两极分化,平等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造成两极分化的各种原因,采取合适的措施,有效改善两极分化现象。
  参考文献:
  [1]王立文.浅析九年级化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6(12):284.
  [2]冯桂泉.防止初中化学教学两极分化的措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133.
  編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