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游戏精神在幼儿园音乐剧教学中的渗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游戏精神作为当下的热门词语,应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研究者以园本特色——音乐剧为出发点,以游戏精神贯穿始终,结合实践过程中的所观、所思、所想,从当下音乐剧教学现状及游戏精神如何与音乐剧巧妙结合等方面入手,阐述幼儿园音乐剧教学的实然现象和应然现象,呈现一个充满艺术与畅想的幼儿园音乐剧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剧;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游戏精神;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0-0027-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蔡元培也非常重视美育,认为美育的作用在于“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注重美育、情感教育的思想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教育形式。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教育形式在很多幼儿园得到高度重视,研究者将以“游戏精神”作为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对如何开展幼儿音乐剧教学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音乐剧教学现状
   1.音乐剧教学目标功利性
   幼儿园应该借助音乐剧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使其在艺术的感染下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音乐剧教学应该是过程性而非结果性的,注重的是编排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幼儿的创造、参与和互动。研究者发现,一些幼儿园的音乐剧教学将结果性目标放在首位,忽视了生成性目标的重要性。最常见的莫过于为了六一会演的成功举办,幼儿园调动全部力量为孩子们排练音乐剧,结果教师和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的是音乐剧带来的苦楚,而非艺术的魅力。这种过强的功利性目标,会导致幼儿丧失对音乐剧的热爱和探索欲望,音乐的审美教育也会偏离轨道。
   2.音乐剧教学模式单向化
   “教学”不单单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尽管其实质上是一种授受关系,却是应该建立在发挥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强化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观察者、合作者、引导者。由于音乐剧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小众性,部分幼儿园教学时难免偏离轨道,选择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几乎原封不动地演绎一部成品剧目,将音乐剧中的人物角色、台词、舞蹈动作强行灌输给幼儿,最终形成音乐剧成品。填鸭式和灌输式的音乐剧排练方法,忽略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他们丧失了自主创编的主动权。这种忽视教学的双向性和幼儿发展的多样性、层次性的做法,是片面、单一甚至畸形的。
   3.音乐剧教学内容非生活化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指出,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生活,应是幼儿感兴趣的、能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因此,在音乐剧教学中理应渗透幼儿生活中的人、事、物。但在研究者的观察中,目前很多幼儿园虽有音乐剧教学,但剧本更多的是由教师选择。一个符合幼儿审美特点的音乐剧的教学内容必将是生活化的,即要以幼儿生活为主要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遵循“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万不可本末倒置。以脱离生活和经验为基础的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失之偏颇的。
   二、游戏精神与幼儿园音乐剧教学的相互整合
   幼儿音乐剧作为审美教育方式中的有力手段,具有创造性、综合性、教育性、合作性的特点,它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影响扩展至整个层面,能一次性地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关注音乐剧教学的有效策略是重中之重。
   1.主题确立的生活化和自主性
   幼儿天生对艺术具有特殊的表现能力,因此幼儿在音乐剧中不是表演别人,而是表演自己。这要求剧中能加入幼儿的想法,重视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支持孩子主动探索的行为。主题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师幼共同商讨决定的,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教学活动的延伸、幼儿提出问题的延伸。例如,一次偶然的机会,班级多了一位新成員——小鸡,孩子们看到之后对小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争相讨论关于小鸡的秘密。看到孩子们对小鸡如此喜爱,教师就可以抓住教育契机,与孩子们一起开启一次关于小鸡的神秘探索之旅。幼儿对模仿小鸡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关于小鸡的音乐剧表演。幼儿也愿意自主讨论需要的服饰和角色分配,积极性很高,在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同时,认知、情感、技能方面也得到了发展。
   2.编排过程的创造性
   音乐剧以音乐、舞蹈、戏剧作为三大元素,整合起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思想和情感。幼儿参与表演的音乐剧剧目是需要修改的,修改的过程正是体现幼儿创造性的过程,里面渗透了他们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感受。如幼儿在尝试自主创编“小鸡如何找虫吃”这一动作的过程中,充满了奇思妙想。J噘起嘴巴,变成尖尖的形状,看上去真像一只小鸡呢。Y则将两只手的食指指尖靠在一起,放在胸前学着小鸡前后动了起来。R像Y一样学小鸡吃食,不同的是他加上行走的动作。只见他先弯腰,用手指在地上戳两下,然后直起身来将找到的“食物”放进嘴巴里,一副乐此不疲的样子。在本次音乐剧片段编排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各抒己见,大胆地将自己扮演成小鸡。教师没有按照传统的授受观念,将固定的动作直接教授给幼儿,而是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每个孩子大胆想象与创造,因此每个孩子创造出的小鸡形象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初步尝试不同形态的小鸡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出一套固定的“小鸡找食物”的动作,这样更乐于被幼儿接受。按照此种方法编排的音乐剧或许无法与专业剧团的音乐剧相媲美,却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音乐剧。他们在编排过程中通过同伴互动、师幼互动等方式讨论协商,大胆想象舞蹈动作、配乐、台词,切身感受到音乐剧所要传达的美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远高于教师对其进行教科书式的强化训练。
   3.艺术表现的愉悦性和自由性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提出关于幼儿发展的“自由与纪律”的问题,“自由与纪律”看似一对相互对立的名词,却是游戏精神的体现。当幼儿正在表演的音乐剧是经由他们自主确立主题、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而呈现出来的作品时,他们必定会有目的、自愿地进行活动,也就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纪律性和内在的逻辑体系,因而对作品的表现与表达也会更真实和贴切。例如,某班的教师和孩子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确立了班级新剧本,大家都饶有兴趣地想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孩子们积极探讨怎样扮演小乌鸦扶熊猫奶奶过独木桥,有人说小乌鸦应该拉着熊猫奶奶的手一步一步慢慢走,也有人说熊猫奶奶可以坐在乌鸦的翅膀上过独木桥。每当此时,教室里都充盈了欢声笑语,愉悦与欣喜回荡在幼儿园上空。教师给幼儿足够的自主权的同时也不乏有效的引导,使得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不觉枯燥乏味,这种自主性的发挥使幼儿能以愉悦高涨的情绪投入其中进行表演。
   三、结束语
   音乐剧教学就如品茶,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切实领会。艺浸童心,美润童年,童言趣语好似冬日里的一股暖阳,让人心潮涌动。音乐剧教学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在音乐剧的编排过程中,孩子们自由自主地畅想艺术之美,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促进了认知、社会性、自我意识、情感的发展,在大胆表现和创造的基础上丰富审美感受,提高审美表现能力。古有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今有“美眼、美言、美心、美行”四美。要让孩子在美的熏陶中向阳成长,让畅美深入内心,让艺术相伴童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丁海东.学前游戏通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张利,纪艳红.幼儿音乐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5]朱晓琼.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3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