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科目,属于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必考科目。在当今世界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思想和新理论不断呈现的新时期,数学教学也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势,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新教育理论、新教学策略的探究工作,推动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在此我们对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在当前我国社会科学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以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必要手段.以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改变旧有的教学方法为有效途径,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发展。数学具有较为明显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数量较多,需要学生进行计算的内容量大,这都导致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难度冲程的现象出现。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切实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学实践,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一、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顾名思义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教师的行为,也就是其中的“教”,其一是学生的行为,也就是其中的“学”。教与学是一组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教的行为看得过重,只重视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却忽视了学生学的行为的作用,导致学生被排挤到了课堂的边缘,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为了课堂的旁观者。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就组织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从生活当中寻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很快学生们就提出了有理数的运算可以看做在商品交易中的账目计算的过程,正数表示收入的,负数表示支出的,这样就是对最后的盈亏进行计算了。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运用这种思想去对有理数的计算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在生活情境的激励下掌握计算方法的速度极快,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更大提高。故此说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教學过程中.教学方法是一种对教学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如果教师采用为学生所熟知的、每天都在使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学生对学习过程失去兴趣的支撑之后必然会出现学习动力下降的现象,同时也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当更多采用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而是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给学生创设了足够的能力发挥机会,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到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并对轴付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点、对应线段、对应角进行探究,寻找轴付称图形存在的规律和性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把教学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把小组活动的结果进行课堂展示。课堂上每一个小组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甚至有的小组还专门制作了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了探究结果的呈现。这种还学习于学生的探究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进步。
  三、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新时期,新理念,新目标。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一个要点,那就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需要有足够渊博的学识,同时还要具有更为出众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更高水平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变化,组织学生开展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数据的表示》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校内调研活动,让学生对学校的学生进行一次以使用手机的时间与视力的水平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活动,并把最后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制成条形、扇形、折现等不同的统计图,并从中观察出使用手机的时间长度与视力之间的关系,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推动了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以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纲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初中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丁益祥.中学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的理性思考与课堂实践[J].数学通报,2004(8):20-22
  [2]应建军.新时期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探索[J].中学数学杂志,2002(6):1-3
  [3]李相形.新时期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探索[J].新课程(上),20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5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