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导入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园中大班歌唱活动导入可根据歌曲特点、活动目标及幼儿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等设计游戏,运用多样方法和幼儿一起开启有趣的歌唱活动。翻图游戏让幼儿在翻一翻图片中主动探究歌词;互动游戏让幼儿快乐参与倾听,感受师幼互动;角色游戏以幼儿为本,将歌曲中的角色融入歌唱情境中;留白游戏让幼儿专注倾听并快速理解歌曲;律动游戏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并轻松地动起来。
  关键词:游戏导入;歌唱活动;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B-0070-0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1]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有效而有趣的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导入策略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歌唱活动的质量,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让导入环节更具游戏化、趣味性,从而使幼儿更快地融入歌曲中,以最佳状态学唱歌曲。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深入贯彻,追随幼儿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前幼儿园中大班歌唱活动的导入环节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幼儿被动接受。教师直接导入,并马上让幼儿欣赏歌曲,幼儿被动地接受歌曲,削弱了对歌曲的主动感知。导入策略单一。教师以谈话和图片作为导入环节的一般策略,忽略了对歌曲游戏化教学的思考,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2]可见,提高歌唱教学的趣味性,游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游戏会让歌唱活动更加有趣,让幼儿更加主动参与。
  一、“翻图游戏”——让幼儿主动探究歌词
  在许多贴着游戏“标签”的音乐活动中,游戏无法真正发挥其教育功效。不少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具有情节、角色、玩法、規则等外在的形式,但却无法真正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与主体性[3]。“翻图游戏”是将歌曲里相关的内容、图片等放入九宫格中,请幼儿自主选择其中一张图片,并将它翻开,让其主动发现歌曲里的奥秘。教师将“翻图游戏”融入歌曲导入环节,可激发幼儿对九宫格背后图谱的积极主动探究。中大班的幼儿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图背后藏着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幼儿在主动寻求中逐一发现歌曲图片,对图谱有进一步的感知,在提高歌曲学唱的效率的同时,更能激发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例如大班歌曲《春天的模样》是一首问答歌曲:春天它长得什么模样,花朵五颜六色真芬芳……师导入:“春天的模样到底长得怎么样,都藏在这9个数字(九宫格)后面,请你们选一个数字,看看你选的数字后面藏着什么图片。”这时,幼儿任意说出一个数字,教师点击相应数字格子。有的数字格子后面藏着花朵,有的后面有小鸟,有的藏着彩虹等与歌曲相对应图片。如当幼儿说一个数字,翻开图片出现花朵时,教师马上念出歌词:“花朵五颜六色真芬芳。”等幼儿把九宫格都说过一遍后,出现的是9张和歌词相对应的图片,幼儿通过这些图片了解整首歌曲的歌词、含义。幼儿主动参与的“翻图游戏”,在寻找中和歌词、图谱进一步互动,为学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互动游戏”——让幼儿快乐参与倾听
  师幼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教师握握手、摸摸头等亲密举动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就像是一个奖励一样。幼儿期盼和教师亲密互动,因为能激发快乐情感。歌唱活动是一个师幼一起的动态互动过程。导入环节中的“互动游戏”更是拉近了师幼间关系,让幼儿快乐地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有助于有效欣赏歌曲,更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友爱。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小蚂蚁”导入环节:“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关于小蚂蚁的歌曲,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按照歌曲节奏边唱歌边摸幼儿的头,等唱好一遍后,停在最后一个被摸头的幼儿这里,问:“刚才歌曲里的小蚂蚁去做了什么事?”等幼儿回答后,教师继续按照节奏,一个个地摸头,唱完后再问最后的幼儿:“小蚂蚁碰到好朋友后,做了哪些动作?”幼儿个个都期盼着教师轻轻地摸一下头,所以听歌曲时更加仔细,还期盼着老师在自己的身边停下,让自己回答关于歌曲的问题。在“互动游戏”中,教师更像是幼儿游戏的伙伴,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三、“角色游戏”——让幼儿融入歌唱情境
  幼儿园的歌曲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是以生活中的人物、动物等角色为主题,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一种情绪、一种情境。“角色游戏”是让幼儿自主选择歌曲里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学歌的整个情境中。在导入环节进行角色的选择,能让幼儿尽快地融入情景表演中,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描绘的角色。这样,幼儿的身份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局外人,而是歌曲里的“主人翁”,学唱歌曲的兴趣自然会更加浓厚。
  例如大班歌曲《汪汪队立大功》旋律富有动感,歌曲里有7个动物角色,分别是莱德队长、毛毛、小力、阿奇、灰灰等。在导入时,教师以队长身份引出:“今天莱德队长要去执行任务,你们来做汪汪队成员,听一听歌曲,选一选你想做谁?”幼儿听到要选自己喜欢的角色,非常开心。第一遍歌曲欣赏完,他们都选好了自己的角色。有的说:“我要做毛毛。”有的说:“我要做阿奇……”在选择角色后进行分组,接着,幼儿和教师分别以自己的角色融入歌曲学唱中,以“毛毛队”“小力队”“阿奇队”“灰灰队”等角色身份融入体验,幼儿的兴趣高,参与性强。
  四、“留白游戏”——让幼儿快速理解歌曲
  歌曲图谱是教师根据歌词所表现的内容,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以符号、图画等形式展现。“留白游戏”是指歌曲图谱中少一张或者两张,让幼儿通过欣赏歌曲找一找空白处的图谱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张,呈现歌词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但中间部分留有空白的图谱,让幼儿自主观察发现,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歌曲图谱,需要补充完整。如此,在导入环节,幼儿便会全神贯注倾听歌曲,并进行图谱填充来理解歌曲。
  例如中班歌曲《美丽的大地》,歌曲旋律优美,通俗易懂,歌词画面感很强。导入时教师出示不完整的图谱:“孩子们,这张图谱好像少了很多,你们来帮忙找一找吧,秘密就藏在老师唱的歌曲里。”教师示范演唱后,让幼儿说一说在这个空的地方找到了什么。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去倾听歌曲。留白部分很快就被幼儿找到:“老师,这里是阳光!老师,这里是吹泡泡……”“留白游戏”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带着问题倾听,带着好奇寻找,带着任务去主动发现。
  五、“律动游戏”——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
  “律动游戏”导入主要是让幼儿在活动前跟着歌曲旋律身体动起来,先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幼儿轻松地走进歌唱活动。教师在活动前,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再加上“石头剪刀布”等小游戏,使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对歌曲的旋律有进一步的认知,激发幼儿表现力的同时,为学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在“律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感受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亲身参与体验音乐游戏,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歌曲作品的韵味。
  例如大班歌曲《太阳花》是一首歌词优美、旋律轻快的歌曲。导入时,教师带着幼儿跟音乐一起做各种太阳花的动作,按上、下、左、右等各种方位做动作,一个乐句变换一个动作,在最后一句:“献给太阳妈妈……”教师引导:“找个好朋友玩‘石头剪刀布’吧。”游戏赢的幼儿踮起脚尖做高高的“太阳妈妈”,输的幼儿蹲着做小小的“太阳花”,打成平局的幼儿则站着一起做漂亮的“太阳花”。一遍游戏后,幼儿对歌词有了初步了解,熟悉歌曲的旋律的同时又知道了歌曲表达的含义,能很快地融入歌曲学唱中去。
  在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中,巧妙地运用游戏导入,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的发展,从而真正地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关注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3.
  [3]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12):141.
  责任编辑:石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75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