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活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锻炼。它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活动,所以对学生有健身和健心的功能。那么体育活动对品德教育及其形成过程有哪些作用,怎样有效促进活动的开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1.体育及体育的特点;2.德育;3.学生品德形成过程及体育活动对其载体作用;4.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品德形成过程
   体育是传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性,增强意志力的教育。
   体育具有如下特点: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它的组织多变并具有复杂性;体育教学与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交往频繁;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活动具备以上这些特点,而德育形成过程有如下特点: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过程。
   首先,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个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有关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这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构成品德的知、情、意、行这几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伴随着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的作用。在判断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好坏的标准时,要看它跟何种品德认识向联系以及它在“长善救失”中的地位和作用。
   道德意志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在内在的道德意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德育过程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意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计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的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思维和谐发展的目的。
   其次,学生的品德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交流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和参与社会活动以及思想交往,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基础,而体育活动它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在活动过程中不能脱离学生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并且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及符合青少年生理发展的需要进行组织活动,因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
   再次,学生的品德还是在其品德的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
   主题品德内部矛盾是受教育者反映当前德育要求产生的品德发展新需要与其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矛盾,知于不知、能与不能、多知多能与少知少能的矛盾,品德构成因素发展方向和水平的矛盾、内部动机和外显行为上的矛盾。教育者的任務在于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使其向着德育要求的方向发展。体育活动中的某一项目的反复训练,能不能得到充分的量化过程,使其品质的发展具有具体活动作为载体,真正做到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向其德育要求的方向发展。
   最后,学生品德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人的品德是在其结构相对稳定和不断变动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的。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有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品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又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必要。
   体育活动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体育活动越来越渗透到社群生活的各方面,所以对长期培养人的品德有重大作用。
   那么在体育活动中如何做才能更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
   1.活动要有明确的中心目标,认真设计安排好每一次活动。
   2.活动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参与活动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为了充分体现活动自主性的特点,首先,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一般倾向,而且要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术型、科技型、艺术型的学生机相应的活动,而且更要关注那些没有突出才能和明显兴趣爱好的学生,善于发现和培养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并安排欣赏性、收藏性、实用性、服务性的活动小组,吸收他们参加。
   教师要注意指导方式,处理好活动中特殊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给学生咨询的机会,给予建议,让学生讨论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还要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巡视和个别指导、对活动结果的评价以及共同制定活动计划等。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参加活动的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和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仁苏,李正辉.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2]中国学校体育,200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86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