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生长点”,把握“延伸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历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实现历史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把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拓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历史学科;自主学习;培养途径
一、整合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所学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历史本身是丰富的、多样的、赋有内涵的,但由于教材本身的编排,教学任务的要求及教师素养等因素的制约,使传统的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历史学习离不开基于时代背景的情感代入与认知还原,一个有思想维度的问题,一个令人神往、发人深思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人民版必修一“卓尔不群的雅典”中,为了突出雅典民主政治中民主与法制交织的特点,我确定“剖析雅典司法中的程序民主,探究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的主题活动,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情境探究:
“公元前399年,雅典70岁的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雅典人以不敬神和教坏青年的罪名判处了死刑。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洛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样一个情境的设计使學生身临其境,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引起联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对后面内容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感觉。
可见,通过丰厚的历史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去阅读、倾听、获得学习热情,通过内引外联,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与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指导学法、合作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启动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自得之”的目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授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学习过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使学法指导既有针对性、又有时效性,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适时加以点拨、强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有广度、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有创造性。以合作学习为例,它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合作学习在课堂内的主要形式就是分组教学,分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缩短个人探索实践而根据教学任务、人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性格特征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如在讲到人民版必修一“美国1787年宪法”,介绍“三权分立”权力时,我把班级分成三个小组,一组研读资料和相关文件,组员间进行互相交流,另一组揣摩和扮演角色,还有一组进行最后的概括和总结,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他们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辩论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转变模式、创新教法,提供自主学习的途径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伙伴和良师益友,教学观念也由原来的注重学习结果转变为注重学习过程。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开放化和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途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激励因素,在教学模式上可采用讨论课模式、辩论课模式、阅读课模式、活动课模式等。教学中,可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创情境、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力图做到让学生写一写、讲一讲、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如在人民版必修二“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一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用辩论赛的形式分析“曙光还是灾难——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把欧洲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生产方式带去了美洲,起到了积极作用;一组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是殖民掠夺的开始,使美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与落后,带去的是灾难。通过辩论赛的方式,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新颖的课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力的提升,同时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并提升学习历史的质量。此外,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能将知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和全方位发展。
四、组织活动、拓宽视野、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形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良性循环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相关的拓展活动来得到理论的升华,拓展活动相对枯燥的课堂教学而言,是一种放松,也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借助拓展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生动信息,和学生共同探究历史发展规律。通过走访、观察、探讨、研究等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达到了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延伸课堂教学、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如人民版必修三“宋明理学”中,讲到王阳明,她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教育家,其“心学”思想立足于儒,又兼容佛道,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峰,学生对其“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不甚理解,为此教师组织参观阳明故居、阅读阳明书籍、访谈阳明故里等拓展活动,对根植于儒家传统文化的阳明心学有了一定的感悟。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活动为重要补充,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去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去发展,引导学生在“动”中学史、悟史。教师通过组织活动,设置课外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魅力,从而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巩固历史课堂知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自主学习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历史自主学习进入学生心中,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爱华.浅析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J].学周刊,2011(18):25
[2]付秀云.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48
[3]陈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J].新课程教育研究,2015(31):27
[4]杨晓燕.让历史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出生命之花[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2):19-20
[5]高瑾.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6(22):59-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86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