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科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科学是一门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科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会还原于实际生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所以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构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比较强,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差,“灌输式”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缺乏参与科学课堂的积极性,对学习科学知识存在较为严重的抵触、厌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开展生活化教学,把生活素材与科学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笔者是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针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比较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物上,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征开展教学,把和科学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引入到课堂中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轻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少,教师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可以接受的生活素材,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去,为学生先展现一个简易的科学小实验,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海绵、塑料玩具、木材、小石块等,通过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自参与来检验不同类型材质中蕴含的物理特征。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科学、合理地运用身边的科学生活资源,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观察我们身边的材料”的时候,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就布置一些课前任务,让学生去搜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科学材料,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更为详细地认识、分类这些材料。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深刻理解所学科学知识。要想达到以上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让科学知识走进生活,同时也能够让科学学习走出教室。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科学专题型任务、科学应用型任务等,在学习“乐音和噪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餐厅或者广场等公共场所中去分辨噪音和乐音,并且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讨论对于各类声音的体会,同时能够探究出保护听力与减小噪音的方式,比如,在较为吵闹场所捂耳朵、不要大声喧哗、轻声关门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了“物质的利用”之后,教师可以设定如下科学专题:让学生去调查所在学校的白色污染现状,并且探究出相应的防治方法,这样既能够展现出教学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深入挖掘教材,展现生活化探究素材
  小学科学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基础与条件,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科学教材内容,为学生展现生活化的探究素材,提升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把梳子,让学生去做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做的事情:梳头发。在学生梳头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头发飞起来的现象,由此可以引出静电现象,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去探究生活中还存在哪些静电的现象,有的学生会联想到脱毛衣的时候、手摸电视屏幕等,然后教师再用多媒体技术用动画的形式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所学科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设置生活化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灌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多多设置一些生活化课外作业,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构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的时候,教师可以设定课外作业,让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把这些植物的种子种植在家中,并且在此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去检验试验结果,做出相应的实验记录,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時也能够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中拉近科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认知距离,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学习科学。比如,在学习“食品包装上的信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吃过食品的包装袋,并且深入探究包装袋上的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与乐趣。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科学、合理引入生活化素材,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善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实际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光泽县司前中心小学福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