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动态实施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以“学生中心”为基本教学理念,推动着现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翻转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领域中的引领地位日益形成,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有效性还有待于提高。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动态实施;探索
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和中小学逐渐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学科课程的教学,分析影响高校翻转课堂有效实施并走向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因素,系统化进行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条件建设研究是一项十分必要且又有意义的课题。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解读
最初翻转课堂的实质是课堂知识传授与课外知识内化发生颠倒,基本要义就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实践,学者更深入研究,对翻转课堂给出了纷繁复杂的多重解读。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实施流程的角度和学习本质过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形式,例如小组讨论、作业、教师单独辅导等,完成知识的内化。
在《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一书中,安德森和克拉斯沃尔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修订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该目标分类可以分成两个层级,即浅表学习和深度学习。浅表学习指向分类的识记、理解层,强调知识的简单描述、记忆或复制;深度学习指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技能类型,综合素养提升情感型,知识内化再生创造型。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翻转课堂课前学生通过诸如微视频、互动平台等各种学习资源与平台自主完成浅表学习目标,课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进行合作、探究、创造完成深度学习目标。2016年祝智庭教授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2.0,融合翻转课堂和创造驱动的智慧学习理念,弱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分界线,形成了规划阶段(规划、分析、讨论、思考)、准备阶段(听、阅读、思考、看、准备、提问、发现、实验、评估、讨论)和实现阶段(分析、应用、强化、评价、讨论、总结、综合、阐明、解释、领会)三个不同的新学习阶段,聚焦于“创意”到“创造”的达成,更加关注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培养作为翻转课堂的终极教育目标。
二、构建新型翻转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一)构建“动态”翻转教学模式
动态翻转模式要体现“动”的特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或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学习动力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无须赘述。(2)以学生的“行动”为途径,以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为导向。学生的学习动力或者学习内驱力是有效学习的前提,而必须“行动”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翻转学习虽然不是混合学习环境中的唯一选择,但是它确实是最具激发学习潜力的有效选择。(3)以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生生“互动”为保障,通过课堂面对面交流以及网络互动促进师生之间最大化的交互,从而在互动基础上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互动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4)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不同课程教学的特点,“动态”翻转,采用灵活的翻转教学模式,避免低效翻转。翻转过程中应关注知识的内化实践与应用,将知识有效转化为能力。
(二)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个性化翻转学习模式
翻转学习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除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为导向的”學习侧重对知识的创新、应用、知识内化,其目的是变知识为能力,旨在打破传统学习的时空界限。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面对面与网络虚拟交流高效融合,充分发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优势,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无缝翻转学习模式。借助各种在线口译学习新样式开展开放、自主的翻转学习,最终实现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与应用的顺利过渡和无缝对接。
(三)构建动态、开放翻转教学评价模式
为有效检测翻转教学效果,应构建动态、开放的翻转教学评价模式。当前学校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构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在与真实世界的互动和联系中进行学习,通过知识认识世界完成任务并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各类问题,这就要求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社会情境相结合。既然学习的目的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因此对学习成效的检测也应该将知识应用和社会评价融入进来。首先,翻转课堂得教学评价则应以专业学习为基础,有效融合课堂与课外教学评价,以及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其次,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目标,构建“课前知识、技能学习———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拓展、社会实践”为主的校内翻转教学评价方式,实现知识理解、内化、应用有效衔接;再次,借助校内学习实践与校外实习、实践活动以及专业资格认证,构建以社会认证和社会认可为目标的社会评价方式,完成学校学习向社会实践的有效过渡,实现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的无缝对接。
三、结语
随着世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从长远教育目标来看,成功的翻转课堂确实能够达成社会对新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7(8):91-97.
[2]杜悦.“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6-04-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8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