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总复习政治课教学同样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除了要求教师遵循规律,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复习进行科学的指导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心里方面的指导,以排除复习教学中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总复习,政治课教学,心理应对
   总复习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和思想政治觉悟水平的重要途径。总复习教学同样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除了要求教师遵循规律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复习进行科学的指导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心里方面的指导,以排除复习教学中的心理障碍。下面本人对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的心理及应对作一些探讨。
  一、端正动机,克服厌倦心理
  政治科总复习不象上新课那样“丰满”,容易引人入胜,不少学生觉得是“炒旧饭”,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应当注意灵活多样,提供变式。能创设问题情境,富有启发性,使学生有任务感。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有所得,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多年的复习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摸索,采用以下这样几种方法:
  一是提问复习法。按课的顺序提出覆盖全课知识点的系列问题,让学生复习、钻研后作答,教师再进行归纳整理,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每个问题的要点及层次,同时注意综合分析的逻辑顺序。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把知识点的复习、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融为一体。
  二是问题讲解法。即按课的内容提出诺干问题,边让学生回答边讲解,这种方法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
  三是分专题结合时事政治充实材料复习法,即把分散在各课、各节、各框的内容重新组合诺干个专题,并以当前国内外重大时事作为补充新材料进行复习的方法。这种方法,角度变了,材料新了,要求高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归类整理,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四是利用图表讲解法,教师把复习的内容绘制成系统图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复习的形式,运用图表来归纳教材内容,有简明、清晰、易记等独特优点,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强调自主,克服依赖心理
  在政治课复习中,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企图临考前突击一阵子就能捞到高分,或者把希望寄托在猜题、押题上,并以能否猜中或或押中到考题,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这不仅偏离了复习的目的,而且对教师提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成为影响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障碍。要克服依赖心理,除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风外,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
  首先,要注意基础,要全面系统地复习,避免‘死角’,消灭疑点,不疏漏每一个知识点。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编制答案,而不是把现成答案塞给学生。
  其次,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问必答,有的则有问不答,而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只作点拔、引导、说明,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整理知识,得到答案。
  再次,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方法。一些学生缺乏自觉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只求答案,然后死记硬背。题目一变化,就不知该如何解答了。为此,在平时练习、测验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审题和解题训练,要求学生在弄清题意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切中要害,突出重点,事理交融,层次分明,完整准确。
  三、有的放矢,克服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既对坑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后,往往会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障碍意念,大脑对知识的输入引起负迁移,对知识信息的反造成负效应。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首先,中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上趁于成熟,进入成人或准成人,而心理发展又与之不相适应,出现严重的失衡现象。他们‘成人感’显露,独立意向增强,他们遇到问题,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理性思考,以批评的态度去评判,但由于他们思维发展上还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加之不适当的追求逆向思维,往往产生很大的负效应,形成逆反向心理。其次,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师生观念不同步,对学生要求基调过高,教育方法陈旧等也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而且也存在于复习课教学中。比如,在运用原理或观点分析、理解和说明某些现实问题时,不免会出现理论与实际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对此,学生感到困惑,当他们从相反的角度,以抵触或对抗情绪去思考的时候,便产生了逆反心理。
  要有效地防范学生逆反心理的干扰,教师的思想要解放,观念要更新,要与时代同步;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的防地进行思想教育;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理解教材观点,运用教材观点说明实际问题;要提倡民主、平等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而不是把某一觀点强加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变单项封闭式、注入式为多向的开放式和诱导启发式。
  四、增强信心,克服恐慌心理
  复习教学中,我们发现,不仅成绩较差的学生有压制感,容易出现恐慌心理,成绩较好的学生临近考期,发现“漏洞”,心理也没底,也会出现恐慌心理和急躁情绪。这种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复习效果,因此要针对学生产生恐慌心理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对学生考前的急躁和恐慌心理,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辩证地看待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过分地夸大存在的问题,要增强信心,稳扎稳打,差漏补缺,总结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9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