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的“精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性格;水浒传;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4-0079-02
《水浒传》中的好汉大多是粗人,武功高强又心思缜密的没有几个。有一个人,武艺出众,胆大心细,是其他好汉所不及的。谁呢?拼命三郎石秀。石秀出身社会底层,侠肝义胆,身手出众,但却不像其他好汉那样,有勇无谋,蛮拼蛮干。施大爷形容他,最常用两个字:精细。
书中以石秀为主角的故事,主要有三个:力主杨雄杀妻、祝家庄探路、大名府跳楼救卢俊义。三段故事无不表现出他的勇猛和细心。按理说,这样的人算得上是书中的“上上人物”了。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喜欢这个角色,觉得他的“精细”很可怕。如金圣叹所评:“石秀可畏,笔笔写出咄咄相逼之势。”“石秀又狠毒又精细,笔笔写出。”
那么,石秀这个人到底有什么问题?他这令人恐惧的“精细”背后是什么?能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启示?让我们翻开原著,在石秀登场后的第一个故事中去寻找答案。
敏感
石秀的故事,是通过病关索杨雄引出来的。当时,杨雄正在街头被一帮无赖纠缠,不能脱身。恰巧,石秀正挑着一担柴经过。石秀路见不平一声吼:“你们因甚打这节级?”那个叫张保的无赖见石秀衣衫破旧,就骂了一句:“你这打脊饿不死冻不杀的乞丐,敢来多管!”这句话彻底激怒了石秀。书上这样写他:那大汉大怒,性发起来,将张保劈头只一提,一交攧翻在地。那几个破落户见了,待要来动手,早被那大汉一拳一个,都打得东倒西歪。
无赖头被打跑了,石秀还不算完:那大汉兀自不歇手,在路口寻人厮打。要打,就打个痛快。拼命三郎,果然名不虚传。这个场面,主人公如果换做是林冲,他可能不会轻易动手;换做是鲁智深,他也只会把那些无赖打跑即可;换做是武松,谅他也不会追着无赖打个不停。也就是石秀会这么做。为什么会这样呢?仅仅是他后来介绍自己时说的“平生执性,路见不平,便要去舍命相护”吗?未必。
其实,结合施大爷后边对石秀的描写,我们会发现,这个人不仅心思缜密,而且还特别敏感。他因随叔父来此地贩卖羊马,不期叔父半途亡故,消折了本钱,流落在蓟州,卖柴度日。而他又功夫了得,年少气盛,不想被人轻视,更不愿被人侮辱。无赖张保那句“打脊饿不死冻不杀的乞丐”,深深地伤害了他的自尊。
就像一个因家庭困难而陷入自卑的孩子,如果被同学辱骂,伤了自尊,那他很可能就会冲上去拼命。同这样的孩子沟通、交流,要从保护他敏感的自尊心开始。石秀出场的这一顿拳脚,就将他内心的脆弱、敏感暴露了出来。
多疑
石秀帮杨雄解了围,杨雄很感激。于是,两人结拜为异姓兄弟。杨雄的岳父潘公听说石秀家以前是屠户,便邀请他一起开肉铺,而且让他管账。石秀从此也算有了正当职业,生活质量也有了改善。比如,书上说:石秀里里外外身上都换了新衣穿著。
两个月后的一天,石秀去外地买猪回来,发现店门关着,卖肉的家伙也都收拾了起来。一般人见此情景,疑惑之下,会先问个究竟,再作打算。可石秀不是。书上说:石秀是个精细的人,看在肚里,便省得了,自心忖道:“常言‘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哥哥自出外去当官,不管家事,必是嫂嫂见我做了这衣裳,一定背我有话说。又见我两日不回,必然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我休等他言语出来,我自先辞了回乡去休。 自古道:‘那得长远心的人?’”别人的“背我有话说”“搬口弄舌”完全是他想当然的猜测。他的这一大段心思,全是他一个人的“内心戏”。
事实是人家家里有事,店门暂关几天,跟他石秀没有一毛钱关系。但石秀呢,越想越多,而且还按照自己的猜测,有了下一步的行动——不仅收拾了包裹、行李,还将账本交给潘公,发誓说:“且收过了这本明白账目。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弄得潘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这是干啥。石秀仍不直说:“小人离乡五七年了,今欲要回家去走一遭,特地交还账目。今晚辞了哥哥,明早便行。”潘公这才明白石秀的用意,急忙把事情解释清楚了,而且对他说:“叔叔,今后并不要疑心,只顾随分且过。”读到这里,我们会和潘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石秀,太多疑了!“精细”得过头了,有没有?
多疑性格的人往往带着固有的成见。他会通过“想象”,把生活中发生的无关事件“拼凑”在一起,来证实自己的成见。他们很容易误解他人的言行,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从而使自己走进一种消极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人,容易和别人产生隔阂,严重时还有可能与人争执,甚至伤害别人。心理学研究发现,紧张与多疑的行为特征往往会联系在一起。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形成多疑性格的概率就会变大。石秀儿时的生活环境,极有可能就是这种紧张、压抑的氛围。
偏执
石秀在杨雄家留了下来。工作很忙的杨雄请他帮助自己照看着家。他一口答应,也很负责任,丝毫不敢懈怠。于是,他凭借自己的“精细”,发现了杨雄妻子潘巧云与海和尚的奸情。他把这事儿告诉了杨雄。杨雄还没等查明真相,却因说醉话,让妻子提前得到了消息。那潘巧云恶人先告状,编造了一通鬼话,反诬石秀调戏自己。杨雄心无城府,竟然信了妻子的话,直接跑去拆了肉案子。
石秀是个乖觉的人,面对杨雄的举动,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笑道:“我若和他分辩,教杨雄出丑。我且退一步了,却别作计较。”然后收拾铺盖,来辞别潘公,他说:“小人在宅上打搅了许多时;今日哥哥既是收了铺面,小人告回。账目已自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如有毫厘昧心,天诛地灭!”
石秀的反应,恰恰反映出他的性格缺陷:有了误会,不去沟通,还要“别作计较”,还要急于证明自己账目清清白白。这样的问题处理方式,只会让两人关系变得更加糟糕!金圣叹读到这里,连续感叹了两句:石秀可畏,我恶其人。不沟通也就罢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石秀竟然选择亲自动手,杀掉了海和尚。然后把死者的衣物扔给杨雄,让他把潘巧云骗上翠屏山对质。翠屏山上,他逼迫潘巧云,详细地陈述了她和海和尚通奸的经过,以及诬陷自己的事实。这一系列情节,细读起来,让人无不慨叹石秀的精细与狠毒。金圣叹就一再感慨:石秀节节精细,节节狠毒,我畏其人。
最后,在石秀的“鼓励”下,杨雄拔刀杀了妻子和丫鬟。虽然是杨雄杀妻,但这一情节的推动者却是石秀。金圣叹评得好:看他写翠屏山,全是石秀调遣杨雄。纵然是潘巧云、海和尚有错,但也罪不至死。更何况,这是杨雄的家事,与你石秀何干?丫鬟死又为何?只是因为自己被人诬陷,想要自证清白?那用这样的手段也太残忍了!这完全是石秀性格中的偏执所致。拼命三郎,令人生畏。心理学研究发现,生性脆弱、敏感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往往变得偏执,做出极端的事情来。这正是石秀残忍手段的根源所在。
教育启示
石秀这样敏感、多疑、偏执的性情,着实可怕。在教育过程中,该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这样的性格?这里提供四个建议。
第一,多和孩子沟通。沟通,是解开误会与矛盾的钥匙。缺乏沟通的亲子关系,往往会将问题隐藏,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导致误会和矛盾越积越深。常和孩子交流,沟通顺畅,不仅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且还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开阔,养成乐于沟通、善于沟通的好习惯。
第二,给孩子营造轻松的成长环境。当孩子犯错,或是遇到挫折时,很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我怀疑的情绪。成人要多鼓励,少批评,尽量为孩子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告别敏感、脆弱,变得更加自信。
第三,尽量不要对孩子撒谎。大人的谎言,往往会导致孩子多疑性格的形成。尤其是一些承诺,如果兑现不了,就尽量不要说。如果承诺了,确实没有做到,要和孩子道歉,说明原因,让他理解自己。这样,就会减少孩子对家长行为的不信任和乱猜疑。
第四,鼓励孩子积极融入社会,增加社交机会。活动范围狭小,社交机会不多,容易导致孩子思想闭塞、狭隘,进而导致多疑的性格。多带孩子开阔眼界,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可以让他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培养豁达的性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濰坊,261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30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