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适应个体差异的知识连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中有关写生的课题不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没有明确写生活动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不会把写生类课题和创作类课题区分开来。从学生学习角度来分析,写生是一种需要综合性美术素养的实践活动,小学生是否具备对实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以及在二维体系中构建三维空间结构的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寻找适合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针对性教学方式。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课题6《精细的描写》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写生观察中的细节问题
笔袋结构简单,笔者以“你在笔袋的外部发现了哪些细节?”“在笔袋内部你发现了哪些细节?”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自己的笔袋。虽然学生能发现笔袋外部的装饰性文字、图案、拉链以及内部的网袋、插笔的卡套等特征,但学习兴趣较低,能主动举手的人数较少。摆造型是静物写生的基础。笔者在教学中示范了笔袋摆放方式,但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发现,表现笔袋正面的作品较多,损失了很多细节描写,摆放的文具偏于散乱,没有关注疏密变化及前后空间关系。
笔者现场示范笔袋写生,重点讲解笔袋立体结构、褶皱线条的表现方法,但学生依然很难把正面和侧面的空间关系刻画清楚,还有部分学生表现了平面的笔袋。在画褶皱线条时不知道从哪个位置开始起笔,也没有表现出褶皱线的形态特点,还有部分学生直接忽略褶皱线。轮廓线条生硬,没有表现出布料材质的曲折特征及边缘包边的体积厚度。
二、对观察问题的深度分析
笔袋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学习用品,同时功能单一结构简单,所以笔者的提问简单明了,目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观察活动。从实际教学来看,只有视觉感官参与的观察活动很难达成预设目标,首先是学生缺乏写生观察经验,他们能发现拉链、图案和文字等大特征,边缘包边、缝线等细节很难引起学生注意,需要通过手眼结合才能体验前后、上下的空间感觉;再者,单纯的观察只能看到自己笔袋的特征,缺少对不同笔袋的对比和同伴交流,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还会出现视觉疲劳,进一步增加了发现细节的难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如下问题没有理解:①为什么要先把笔袋清空,然后在里面和外面放上少量的文具?②为什么要把笔袋的拉链打开后再来摆造型?③为什么要注意单个文具的摆放角度以及不同文具之间的位置关系?④为什么要斜着摆放笔袋,同时表现出上面、侧面和前面三个面?⑤为什么不建议从正面角度画笔袋?虽然在示范中对上述问题都有所涉及,但笔者没有明确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加以解决,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大概了解,也就无法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系统,从而影响到后面的写生创作。
部分学生画的笔袋过于平面化,主要由观察角度和透视认知错误两个原因造成,从正面角度观察的时候,容易画出长方形的笔袋,因为学生只能观察到上面和前面部分,从上往下的轮廓线看起来似乎处在同一平面;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不足以完全理解透视原理,他们习惯用直线来连接正面和侧面的轮廓——它们应该是转折关系,更有甚者,直接以平面思維来处理面与面的转折。笔者通过让学生写生石膏长方体的教学实验验证了他们的思维现状,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示范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要表现出笔袋轮廓线的起伏变化和包边的体积厚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绘画水平以及细微的观察能力。轮廓线在哪个位置凸出来、哪个位置凹进去,然后画出类似起伏变化的线条,包边处要画出缝纫线和包边界线,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表现出体积感,这与学生所掌握的绘画方法有着极大差异,需要进行单独的训练来顺应已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手眼脑的协同合作。
三、基于学生当前水平的教学实践
为帮助学生构建写生知识体系,笔者将原本一课时教学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观察阶段的基础学习,第二课时示范写生与学生写生。
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观察活动,相互比较讨论不同笔袋的特征。教师提出更具针对性问题:①你帮助同学发现了笔袋的哪些细节特征?②通过比较,你发现哪个笔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说说你的想法。③尝试用手触摸笔袋,你有什么新发现?笔者巡视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学生进行多感官的观察活动,接下来,指导学生写生长方体,出示侧面视角下的长方体图片,学生自主观察后画出长方体,笔者分析学生作品中的透视问题,然后请学生再次画出长方体或者在第一次作业基础上进行修改。
笔袋与文具的造型摆放教学分为教师示范、图例分析和小组实践交流三部分。先由教师示范侧面角度下笔袋与文具的摆放方式,然后展示一组不同摆放角度下的笔袋和文具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多种摆放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小组成员用自己的笔袋及文具进行摆放。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摆放角度,能正确画出长方体的学生,可以从侧面角度摆放笔袋(画出前面、侧面和上面三个面),不能画出长方体的学生,可以从正面角度摆放笔袋(画出前面和上面两个面)。
在第二课时,笔者采用两种示范方式开展绘画教学,一是电子白板示范,笔者在屏幕上展示笔袋图片,然后在图片上画出轮廓线以及缝线、包边、褶皱等细节处的线条,画完后删除图片留下线条。教师提出问题:①笔袋轮廓与长方体的角和棱线有什么区别?②如何表现出缝线部位和包边部位的体积厚度?③如何确定褶皱线的起点及延伸方向?二是白纸示范笔,先用铅笔画出接近笔袋形状的长方体,然后修改长方体的直角和棱线形成笔袋的外轮廓,接着画出笔袋内部的文具,擦去多余的线条,最后深入刻画笔袋的细节并画出笔袋外部的文具。
开展适合的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水平,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为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0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