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韵寻眼体境悟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诗歌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诗歌的语义语境,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知和体验,但是长久以来,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一直存在单一化和教条化的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之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从“读韵寻眼”“体境悟情”两个方面分析出发,阐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读韵寻眼  体境悟情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
  前言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形式,诗歌具有篇幅短小、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感充沛的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学习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有效的诗歌教学,教师应该从韵律美、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情境美几个方面做出引导,在“读韵寻眼”“体境悟情”过程中,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更具有效性。
  一、注重诵读,把握情调,读出诗歌韵味
  诗歌具有语言美、音律美、节奏美的特点,是诵读的经典范本,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若是想要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将诵读作为教学的切入口,从而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诗歌的情调,更好的体会诗歌的韵味。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诗歌诵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教师范读的方式,叩击学生的心扉,还可以通过学生齐读的方式,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诵读方法①。其次在诵读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把握诗歌语气、语调、停顿和重音,从而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如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这首现代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寂寥”“幽怨”等词时,将字音延长,这样可以更好的渲染出诗歌惆怅、朦胧的气氛,从而更好的体会诗歌交织失望和希望的双重语调。
  二、斟酌字眼,练字品析,感受诗歌诗情
  文有文眼,诗自然也有诗眼,在一首诗歌之中,诗眼是诗歌情感思想交汇的点睛之笔,可以体现出诗歌凝练传神的用字智慧,如“起舞弄清影”的“弄”,尽显拟人之妙趣,可以使诗词情趣盎然,或者“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既有声,又有色,尽显诗歌妙趣意境,这都可以称之为诗中的诗眼,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若是可以带领学生斟酌字眼,深入的品析诗歌的炼字智慧,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悟诗歌细腻的诗情②。如在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歌时,全诗以“悲”为主线,从悲景着笔,描悲伤之情,可谓是一字一“悲”,从而描写出诗歌年老多病,忧伤故国的悲苦之情。因此“悲”就是本首诗歌的诗眼,把握住这一诗眼,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品味、感悟诗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效率③。
  三、捕捉意象,大胆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意象是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特有的一种艺术特色,是诗人将主观体验和思想感情融客观物象的一种寄托,从而实现诗歌情景交融的内在目的。不同的诗歌意象各有不同,而不同的意象含义也各有不同,如在中国古代诗歌之中,“月”“雁”这一类的意象可以代表思想之情,“杨柳”“长亭”可以代表惜别,“梧桐”则可以表达凄苦,“红豆”象征相思,“酒”代表愁绪④。因此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认识,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意象,同时让学生借助自身丰富的联想,想象自身置身于诗歌的情境之中,看诗歌看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这样就可以更加深入的揣摩诗人的情感意图,领略诗歌的深远意境,而这无疑有效教学的一种体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质量,确保学生诗歌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⑤。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同时也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诗歌教学也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诗歌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审美品位、文化素养、感悟能力方面都发挥着中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诗歌鉴赏教学加以重视,同时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从韵律美、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情境美几个方面出发,通过“读韵寻眼”“体境悟情”的方式,保障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诗歌学习需求,调动学生诗歌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同时也不断的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为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注释】
  ① 魏雪瑞.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2016.
  ② 杨振春.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J]. 学周刊,2015(11):18.
  ③ 蔡剑虹. 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快乐阅读,2016(04):18.
  ④ 江雯. 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浅探[J]. 考试周刊,2018(13):39.
  ⑤ 邓杰.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初探[J]. 考试周刊,2012(29):36-37.
  (作者单位: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7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