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空无课程”引领学校课程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既有课程有的缺失和“空无课程”无的特殊价值的诊断与分析,思考课程创新“新”的需要,创新学校课程体系,真正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以素养发展取代双基定位;以整体思维取代学科思维;以儿童本位取代成人本位。
  【关键词】既有课程;空无课程;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8-0007-04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重要的育人载体。课程创新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学校既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空缺的领域,回到人的本身,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和全面个性发展,“空无课程”是一种有必要提供给学生的选项。
   一、既有课程“有”的缺失
   1.有给予,缺需要。
   一所学校只有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生未来生存需要的课程,才是真正关注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回到人本身的。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从学生或社会的视角出发,以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为背景,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兴趣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满足儿童成长需要、引导儿童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如生存能力培养课程、非认知能力培养课程等都是当前既有課程体系中缺失的。
   2.有认知,缺素养。
   基础教育正由知识中心、能力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作为当下课程改革实践热点的核心素养,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然而,当前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其内容仍是前几年的延续,偏重知识技能,忽视素养培养。课程是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地依赖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学校课程体系的架构应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为参照,确定本校学生需发展的素养指标,将关注的焦点由“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养”,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容与结构的优化整合上,从而有效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有分科,缺综合。
   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结构单一,课程体系相对封闭,部分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忽视人的差异性、能动性及全面发展的要求,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弱化、体系缺失,难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开设综合课程已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急切呼唤,尽管自2001年以来,一直强调“对课程结构进行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要求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但是,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课程整合的预期目的并未有效实现。因此,注重课程之间的综合与联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课程设置的目标之一。开设综合课程,利用整合内容多元性的特点与优势,改善分科课程单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弊端,更好地实现了学校教育的育人目标。
   二、空无课程“空”的价值
   空无课程是对既有课程缺失的有效补充,因为缺失,因为空无,更显现出它特有的价值。空无课程的研究和开设,不仅可以弥补现有课程的局限,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
   1.契合需要。
   有价值的空无课程,一是契合学习者的需要,以学习者的需要为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即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全面发展需要;二是契合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和未来社会生活的需求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编制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学生适应当代及未来生活的课程内容,实现学生终身可持续、全面发展。
   2.提升素养。
   有价值的空无课程,着重核心素养的提升,关注知识、能力、态度、品格等在内的综合表现,指向人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目标定位上,侧重育人功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在内容结构上,侧重综合素养的培养,高度概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在实施方法上,侧重整合,打破边界培养综合能力与品格;在实施路径上,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始终,具有持续发展性。
   3.全面发展。
   有价值的空无课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用整合的理念设计综合的课程。课程目标强调个体全面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针对性,灵活性与适应性较强;课程设计系统化,融合贯通,形成有意义的整体,从儿童和社会生活视角出发,对儿童需要的、感兴趣的、未来生活需要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课程创新“新”的需要
   学校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课程改革实践迫切需要进行课程创新,建立有宽度、有深度、可选择的课程体系,空无课程是一种必须提供给学生的选项。课程创新的根本出发点是求得每一位学生全面、个性、持续的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发展智慧、提升素养。
   1.素养发展取代双基定位。
   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各种素养的立体综合发展。课程创新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顶层理念,培养学生具有完整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自主发展,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发展目标相融合,从学科单向育人转向课程整体育人,真正把学生当作独一无二的“这一个”,站在提升核心素养的立场来建构课程体系。将健康、生活、品德、责任、创新等关键词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素养,形成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相结合的纵横二维路径。
   横向广度:活动课程矩阵的建设以学生为主体,把现实生活作为背景,从现实需要出发,构建活动课程体系。例如:体育健美活动课程、表演俱乐部活动课程、创意制作活动课程、志愿服务活动课程等,主题活动课程中把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和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团结协作、持之以恒等必备品格作为主要目标。    纵向深度:学本课程的开发针对不同学段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法,以达到认知与理解,能力与创意,习惯与品质的不断攀升。例如:阅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从口语到书面语,从韵文到散文,从故事到小说,从“形象”到“意向”,叙事在先,写景、抒情、议论在后。不同学段阅读量要求,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群文阅读、绘本类阅读、戏剧类阅读、经典名著类阅读、全科阅读等。实施方法:低年级采用朗读教学法和提问教学法,把“快乐启蒙”作为关键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采用分享式阅读、即兴表演为输出形式;中年级学生之间借助阅读交流和用多种方式记阅读笔记,关键词是“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力”,采用阅读笔记、思维导图作为输出形式;高年级运用多媒介阅读和图书检索的方式,关键词是“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力”,输出形式为书评、小论文,辅之以“好书我来荐”“好书我来演”等序列化活动,感性与理性并存,具象与抽象同行,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关键能力的同时,养成阅读、写作等好习惯,团结协作、相互欣赏等好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整体思维取代学科思维。
   综合是课程创新的基本路径,三维整合将弹性教学时间、立体教学空间、丰富课程内容三个向度紧密结合,为学生发展全方面能力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维整合:将同一课程中相关联的、交叉的内容进行整合,从知识课堂向主题课堂转变。例如:数学学科内关于长度单位内容的教学可进行整合教学,促进学生把知识结构内化为方法结构,让学生的思维走向自主建构的结构化,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维整合:突破壁垒,跨越边界,对有联系的学科课程整体设计,建构新的课程,由学科课程向统整课程转变。例如:绘本课程打破语文、英语、美术等学科的边界,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为主题,融合不同学科元素,与儿童核心素养和生命成长建立丰富的链接,是发展儿童想象力的重要载体,在语言发展、思维训练、情感丰富、美感涵养的培养方面,也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
   三维整合:综合学科发展、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将学校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相连接,由学校课程向社会生活综合实践课程转变。
   3.儿童本位取代成人本位。
   所谓儿童本位,即以儿童的视角思考问题,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起点,以儿童的发展为根为本,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开发和实施课程为抓手,带动和促进学校课程不断走向丰富、多元、灵动,让课程回归儿童本位,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即要按照知识内在的基本逻辑程序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即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管课程如何创新,课程内容的设置都要做到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顺序相统一,才能发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直线推进与螺旋上升。直线推进基于逻辑的角度,把一门课程的内容布置联系在一条直线上,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上升是在不同阶段上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如上述学本课程中的阅读课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时直线推进和螺旋上升需同时使用。
   关注个体与面向全面。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学会关注个体,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一方面强调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意味着让学生能够“多元发展”,有多样化的选择。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要在关注全面的基础上关注个体尊重差异,提供多样的有意义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力求在统一中有差异,共性中有个性,使学生全面多元发展。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课程,课程创新的根本指向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的需要,课程创新的设计路径是整体综合架构。有价值的“空无课程”是一种有必要提供给学生的选项,对学校的课程创新具有导向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89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