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随文小练笔 ,演绎精彩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困惑。随文小练笔深入语文课堂,紧扣课文,依托教材,能有效地开辟阅读与作文连接的通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习作的坡度,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从紧扣文本模仿练笔、补充空白“无”中生“有”、 拓展文本促进共鸣、构建序列持续练笔这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关键词]随文小练笔;模仿练笔;补充空白;拓展文本;构建序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60-0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关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要重视对文本语言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整为零,降低习作坡度,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课堂小练笔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
  一、紧扣文本,模仿练笔
  模仿能使理解与表达、积累与运用之间天堑变通途。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典范之作,在教学中,我们只要紧扣文本资源,抓住契机,指导学生适当地进行经典句、段、篇等的模仿,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形成语言技能,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典型句式仿一仿
  《庐山的云雾》中有两句典型的被艺术化的句式:“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感受庐山云雾的动态美和独特的语言美,然后结合庐山云雾的图片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个美丽的句子。学生有了课文的引导,结合庐山云雾图片,笔端流泻下生动的文字: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只奔跑的玉兔,转眼间就变成了脚踏祥云的仙子;明明是一颗好大的棉花糖,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云雾缭绕的一座山峰。”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只凶猛的老虎,刹那间变成了一只正在吃着青草的小绵羊;明明是一匹沉睡在旷野上的骏马,还没等你看清楚,又立刻变成了一只巨大的螃蟹。”
  学生通过仿写,不仅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更学会了文本流畅的语言表达。
  (二)典型段落练一练
  除了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可以仿写外,那些典型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哪吒闹海》第四自然段,作者用“闪”“躲”“取”“扔”等一系列动词,刻画了哪吒的机灵、勇敢,使得哪吒的形象栩栩如生。在教学这段时,我先让学生模仿哪吒的动作,感受哪吒鲜明的人物形象。然后告诉他们,要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就要写好人物的动作,让人物“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即兴练笔,模仿本段写一个人物,让这个人物“动”起来。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习得了描摹人物的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三)典型篇章摹一摹
  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入手,关注课文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以《“东方之珠”》为例,文章在写法上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标志性景观,令人神往。于是,我让学生仿照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一处风景。学生们仿照课文进行谋篇布局,他们借他山之石达到了吸收、内化、积累的学习效果。
  二、补充空白,“无”中生“有”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总是隐藏着诸多的“空白”。这些“空白”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漏,而是作者有意布局的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对文本中的“空白”进行个性化补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章琴老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针对课文“空白”主要设计了两个小细节:
  1.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气候是变化无常的,普罗米修斯除了要经受风吹雨淋的折磨,还可能会遭到怎样的折磨呢?(图片、声音相结合,引发学生想象)
  烈日炎炎下, 普罗米修斯被晒得嘴唇都裂开了,皮肤都脱皮了……
  电闪雷鸣中, 雷电劈在普羅米修斯身上,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身体……
  狂风暴雨里, 普罗米修斯被风吹得左右摇晃,撞击着岩石,被雨水冲刷得睁不开眼睛……
  2.想象一下当时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男人们(    );妇女们(    );小孩们(    )。
  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层层深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拓展文本,促进共鸣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对课文内容做进一步的挖掘;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展开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这些既是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形式。
  许翠琴老师在教学《滥竽充数》一课时,在课文的结尾处引导学生去想象南郭先生逃走之后的剧情发展。有学生写道:“南郭先生逃走之后,改过自新,刻苦练琴,琴艺大进,重入宫中为齐湣王演奏。”有学生写道:“南郭先生逃走后,仍然不思悔改,到处行骗,终被发现,送入官府治罪。”学生放飞思绪,激起思维的火花。教师因势利导,引发学生思考:“从南郭先生的不同结局中,你悟出了什么?”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明白了在人的一生中诚信和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这种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也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得以自由流淌。
  四、构建序列,持续练笔
  学生从了解写作方法到学会运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动作细节描写为例,学生必须明确动作的连续性以及修饰语、修辞手法的配合等。一堂课集中式的训练难以让学生掌握这些特点,必须形成一个系列,在一定时间内反复练习,循序渐进,逐渐巩固。因此,针对动作细节描写,我设计了三次课堂小练笔,通过序列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描写技巧。
  第一次练习安排在《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圈出动词,两人一组玩一玩这个游戏,然后让他们仿照例文写一段话,学会分解动作,写出动作的连续性。第二次练笔安排在《小露珠》一文中,课文中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句子:“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她笑盈盈地说……”“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我让学生也尝试着这样写作,选择恰当的修饰语,把动作描绘得更准确、具体、形象。学生很快写出了句子:“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老师推了推眼镜,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妈妈一边做着家务,一边不厌其烦地向我唠叨……”同样是针对动作细节描写,第三次练笔安排在《地球的两顶“白帽子”》这一课中,这一次主要训练在动作描写中适当添加一些修辞手法。学生们仿照例句“落下来的时候热水就会变成冰,摔在地上噼里啪啦地响,像放鞭炮一样”进行练笔,完成得很不错。这三次练笔,构建了动作细节描写的训练序列,循序渐进,让小练笔呈现出一种连续性,让学生有了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精心设计练笔,合理评价练笔,“把写挤进课堂”是我不断实践和不断研究的一个小专题。实践这个小专题的目的是要在教学中、在课堂上抓住那些精彩的课例,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学中练,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读写能力。
  (责编 刘宇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3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