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交通行业产学研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目前人才市场上的普遍需求。产学研合作恰因参与各方在培养模式、资源、目标上的差异,形成了鲜明互补性特点。交通行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专业领域,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复合型人才培育效果是重要课题。论文分析了高校、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资源上的特点及异同,探讨了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承担的角色。重点分析了交通行业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应当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产学研合作;人才市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197-02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人才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关于人才如何培养,一直都处于探索中。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是通过整合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培养资源的优势,将课堂教学、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有机融合,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一种模式。
  一、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行业特色高校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打下了深深的行业烙印,要围绕行业需求变化,优化专业结构,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在培养行业专业人才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鲜明行业背景的高校正需要以这些优势专业为龙头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积极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把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不断提高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要根据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应由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共同研判。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充分听取行业和企业的意见,要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开展充分调研,才能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另外要构建以“就业为龙头”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高校要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科学预测,掌握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把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纳入行业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调整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要邀请用人单位或企业全方位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的方向和模块,拟订每个方向和模块的培养人数和招生规模,及时更新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引入企业力量,在校内或企业内共同建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促进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长效机制。将专业招生的计划完成率、报到率、就业率作为专业设置与调整、招生计划分配的主要依据。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要以行业需求为中心,建立社会需求与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联体系,以招生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缩小社会需要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最后是人才培养过程要强化实践环节和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行业特色类高校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在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取企业共性需求,邀请企业参与在校人才培养,多一些实践、实训环节,少一些理论讲授。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方面,可尝试“1+2+1”、“2+2”、“3+1”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企业需求,为企業量身打造专门人才。
  二、企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中,企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己急需的人才,适应、认同自己的企业文化,满足自己的岗位需求。它资源配置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团队意识、实践技能与技术能力。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资源配置有三种类型:一是实践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二是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三是管理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企业可提供的实践培养资源包括实践操作机会与环境、针对性的实践课程、过程中的实践指导等。可提供的技术研发能力资源包括技术研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针对性的科研项目、科研导师、设施与环境。不难看出企业资源的优势在于鲜明而有针对性的实践实训价值,劣势在于难以承担系统性的学术教育与人才培养,对宽基础、学术思维方面的能力培养有所欠缺。
  三、总结
  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对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我国高等院校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论文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一课题,就产学研合作中高校与企业的角色、人才培养的目的、任务、资源与策略进行了探析,并就高校应该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陶卓,王春燕.人才与产业耦合:创新驱动下西部人才培养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2):141-145.
  [2]仇新明,刘志闵.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资源配置机制构建探析[J].学术论坛,2016,(6):166-170.
  [3]刘吉臻.从行业需求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20-23.
  [4]王正斌,李晰.多样性教学模式与综合大学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9,(2):30-33.
  [5]黄朝阳.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研究,2010,(5):69-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