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要想实现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应该清楚我国在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拥有较高的英语综合素质、宽厚的英语知识结构、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满足我国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4-0154-03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人才输出地的各个高校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全国各高校正在深入开展教学体制改革。所谓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是指除了精通一门外国语言外,还应熟知一门其他学科的人才。以前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都离不开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等,这样的课程设置无法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必须打破常规模式,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而量身定做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地设置课程,从而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一、国内复合型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是具体教学实践的依据。然而,在目前的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诸多缺点,克服这些缺点,对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一)英语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关于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的讨论和研究中,大家一致认为,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是重中之重。可是如何落实到实践中去却无经验可借鉴,结果就是勉强把两门课程拉拽在一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其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直接将两个学科内容收入课程体系中,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课多、无力应对、接受困难,更谈不上吸收和利用了。其二,任务重、课时少、理解不透,更谈不上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英语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英语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缺乏衔接
除了英語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外,复合型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衔接上也存在问题。比如,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在高年级才开始分方向培养,而由于培养方向、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分方向的课程多为介绍性课程,学生对所学课程如旅游、翻译、英语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十分薄弱,导致英语课程与这些课程难以衔接。在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完基本的语言技能训练后,如果教师全部用英语授课,会让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效果难以如愿;如果教师全部用汉语授课,这样又使所学不能融会贯通,且阻断了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衔接。
(三)英语课程体系中“学术英语”含量不足
既然英语课程的教学包括基础英语、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三个方面,英语课程设置就不能厚此薄彼。事实上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却恰恰忽略了学术英语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对学术英语知之甚少,或者说一窍不通。结果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了英语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之后,仍然不能对英语文献进行有效阅读。究其原因,就在于英语课程设置中“学术英语”含量不足。
二、国外课程设置的可资借鉴之处
21世纪对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的三要素:英语、技能和胸怀。西方在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与国内相比优点明显。西方在英语语言方面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是:不仅要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还要通晓其他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必须有一技在手;对于各国、各地域、各民族、各宗教文化与风俗习惯都应有尊重、接受、认同的胸怀。
(一)具有较高的英语综合素质
美国大学的综合素质课程将个人能力细化为领导、绩效、执行、沟通、激励、责任、创新、情感、问题解决、团队建设这10方面,以便保证学生走向社会具有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美国的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会责任感、判断能力为课程设置的目标。通过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
(二)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所独有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是其本科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美国的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文科与理科的互补以及交叉学科的融合。如规定学生在修完9个科目的学科课程之后,还必须修完人文、艺术、社会和科学等方面的学分。在教学中研究和在研究中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国外的课程将研究和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效地融合为一体,并且在课程的安排与设置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管理,加强对学生的人性化教育。美国大学的课程门类范围广、数量多,并且各具特色;内容有深有浅,既有入门性的,也有前沿性的、研究性的,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英国大学的课程结构在保证学科方向和为学生提供选择性的学习环境之间保持了强大的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课程。课程门类人文特色很强,以体现了英国大学教育体系注重“通识教育”的要求。大学积极引导发展学生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注重人文精神和价值的观念的宣扬,使学生的经验和愿望与社会现实相关联,为大学生开启了解世界的大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的。 (四)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中,师生之间是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学采取交流研讨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想法。教师的任务就是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问题。学生之间可以分组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以此来共同分享彼此的见解,教师可以及时补充相关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开放思维。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开放的,给学生提供了想象、表达、思考和质疑的机会,这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适合我国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不是固定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已有不少高等院校初步构建了几种可行的课程体系,并在不断完善之中。这些体系有:设置辅修课或选修课以补充课程设置之不足,这是大多数院校采用的;“主辅修制”,这也是一些高校采用的,等等。这样的课程体系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这种课程体系是否能够移植我们的课程体系之中呢?显然不能。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我们应该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校情,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制定出适合不同院校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课程体系。
(一)注重英语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能生将两个学科的课程生硬地拼凑在一起。我们应该采用整体语言教学法,把语言看作一个整体,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5种英语技能。我们还应该合理地规划课时量,注重英语课程的系统性。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设置课程模块,使课程结构更加系统化,进而有效地支撑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
(二)促进英语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
促进英语课程与他它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加强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了解和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英语和其他相关专业的衔接上,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并解决问题,打破课程与课程间的藩篱。同时要推进学生语言应用于实践的进程,使学生更适合人才市场的需求。促进英语教学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结合,密切英语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增加学术英语课程内容
增加学术英语课程内容,拓展英语教学范围。学术英语的教学要以项目为驱动为主,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学术英语课程的完善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口语训练。在练习中让学生围绕论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代表选择某一论题在班上交流。之后,要求学生将其观点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在班上表达。
2.写作训练。先要求学生读一篇和课文题目相关的短文,然后要求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写作。写作的单词数可以根据作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决定。
3.模拟学术会议。这与一般的英语课堂讨论不同,先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围绕学术会议内容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使用英语学术语言撰写论文。在课堂上,首先由教师宣读会议主题以及会议程序,接着同学们宣读论文,最后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做总结。
增设学术英语课程能够拓展学术的视野,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英文素养。
(四)将英语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还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教材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有广度和深度。开发英语网络资源,优化英语教学资源。将英语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师生互动
打破旧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增强师生课题上的互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诗歌比赛、英文模仿秀比赛、英文电影配音比赛、英文小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学校应该积极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或观摩,以促进教学与实践的联系。
综上所述,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英语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英语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缺乏衔接、英语课程设置中“学术英语”含量不足。要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就要下大力气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各高校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培养高质量的英语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Chamot, A.U.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7.
〔2〕Chomsky, N. Language and Mi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3〕Stem,H.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4〕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5).
〔5〕杜瑞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实践[J].外语教学,1997,(02).
〔6〕戴炜栋,吴菲.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的约束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3).
〔7〕韩苏.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学,2003,(03).
〔8〕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01).
〔9〕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论当前外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5):243-247.
〔10〕金灵杰,李利群.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0,(07).
〔11〕罗世平.谈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界,2000,(03).
〔12〕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01):76-81.
〔13〕张绍杰,杨忠.高校外语专业在新世纪面临的危机与对策[J].外语界,2000,(03):2-7.
〔14〕劉毅.关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外语界,2000,(03):21-24.
〔15〕王金洛.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5,(05):73-76.
(责任编辑 王文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9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