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了人才培养的原则,最后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导师制和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发展四个方面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带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校政行企四方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97-02
  经济全球化下,创新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保障。创新创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需要在高等院校学习获得,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高等院校有必要开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而在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它们大都只注重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创业课程可有可无。并且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同质化和单一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堪忧[1-4],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刻不容缓。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2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了创新创业的试点工作,由此拉开了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序幕。经过不断的尝试,这些学校逐渐研究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而后全国其他学校也相应地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国内学校培养的人才的创新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是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对实践型人才培养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与一些高校相比都比较落后,同时很多院校的地理位置也相对比较偏僻,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发展较慢,而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创新创业培养主体和形式单一。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培养主要以学校为主体,以课堂理论教学的形式进行,同一门课不同专业采取统一的教学大纲,老师依据制定好并且好多年不变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造成理论与现实脱离,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创新创业的需求。
  2.学生的评价标准单一。目前的学校教育侧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能力,往往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期末进行一项期末理论考试即可。衡量学生的标准只看平时作业是否交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的多少,而忽略或者不看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出的学生只是寻找标准答案的工具,严重缺乏创新创业的能力。
  3.创新创业教育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分离。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设定好的体系来进行理论教育,很多学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中,许多老师对实践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要么没有,要么只是提交一份计划书,创新创业教育形同虚设。三者相分离造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对人才的需求。
  4.师资力量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扎实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的经验和实践能力。但当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这样的老师,如果让现有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他们由于缺乏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教学时往往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拘泥于现成的教材,教学和指导无法与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低下。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1.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灵活式办学。传统教育的教学活动以课堂讲解为主,对学生的评价也只限于考试分数的高低,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学习国内外的人才培养的经验,我们知道要想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坚持灵活式办学。首先开放培养目标,不再制定统一的培养目标,根据企业、行业、社会及专业的需求制定灵活的目标。其次开放课程内容,不再只照搬课本,教师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合理安排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2.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互相配合,互相辅助。首先不能单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而应将其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学校和老师通过市场调研等多种方式,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进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并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这样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或引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从而培养出创新创业的专业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理论教学模式。(1)情境——问题式教学:教师通过指引学生从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情境或环境中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思想方法和技巧,并用它们解决问题。在情境——问题式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创新教育也被应用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方法。(2)科研项目式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科研项目式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举行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激励和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及创新创业能力。在科研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同時又共同进步。
  2.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实践教学融合进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践教学模式可分为:(1)课程实践:建立专业实验室,教师把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展现出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熟悉掌握专业知识,不用课下再花大量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2)创新实践:在课程实践中,老师把复杂的专业知识通过实验简单地展现出来,但在创新实践中我们又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学校通过产学研结合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进入到工厂、企业或其他部门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场所。(3)创业实践:学校和企业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学生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创业。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对符合创业条件的学生提供场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经过创业实践的锻炼,学生可以获得最真实有效的创业体验和经验,这对毕业后有创业需求的学生有极大的帮助。
  3.导师制。一名老师指导一名学生或多名学生学习、实践和科研,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指导。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行导师制,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4.校政行企四方协同教育。校政行企协同教育模式打破了创新创业资源的孤立配置,弥补了高校师资的不足,及时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使高等学校、政府、行业和企业四方合作,促进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周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2):141-143.
  [2]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3]王琳玮.基于校政行企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2):69-70.
  [4]王巍,谢海军,王宪.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7,(6):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194.htm